第二百九十六章 天明嫁妹
慎思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九十六章 天明嫁妹,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慎思量,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明嫁妹
孙良元最后还是没被遣送回原籍,李家台子这边不接收,县知青办也只能安排他去了永河县一个很偏僻的村子插队。</p>
条件自然不像李家台子这么好,用知青办负责人的话说,像孙良元这种革命意志不坚定的知识青年,就应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好好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p>
能得到这个结果,孙良元没敢再多说什么,老老实实地带上行李,跟着知青办安排的车走了。</p>
对此,李学庆也没再深究,只要这个祸害不回李家台子就行。</p>
以后咋样,就是那个村子的主任该操心的事了。</p>
从县城回来,已经是下午了。</p>
“还没吃饭吧?”</p>
看着无精打采的李天明,宋晓雨心疼得够呛。</p>
早饭一口没吃,午饭也没赶上,可李天明这会儿是又累又冷,摆了摆手。</p>
“我先睡会儿,等晚上一起吃吧!”</p>
说完脱掉棉衣上了炕,拉过被子往身上一盖,没一会儿就睡着了。</p>
被鞭炮声吵醒的时候,各家各户都在忙着准备年夜饭。</p>
看了眼手表,四点多了。</p>
听到堂屋有人在说话,李天明出来就看见宋晓雨正带着大莲、小蓉等人正在包饺子。</p>
“哥!”</p>
李天明应了一声。</p>
“振华呢?”</p>
“三婶儿带去厢房玩呢,怕吵着你。”</p>
李天明洗了把脸,坐在灶台上点了根烟。</p>
这趟确实被折腾得惨了。</p>
也不知道那个孙良元是咋想的,难道真以为能这么一路顺顺当当地回到杭州?</p>
这年头没有介绍信,别说火车票了,他这么一张生脸,到了任何一个地方,只要被人盯上,分分钟就得接受盘问。</p>
也就是李学庆人不错,发现人没了,还知道组织大家伙沿路去找,否则的话,这会儿怕是人已经过了奈何桥。</p>
问起孙良元的事,李天明只是简单说了几句。</p>
反正人已经不在李家台子了,这辈子还能不能见着面都不一定,犯不上为了这么一个祸胎多费心思。</p>
饺子包完,大莲几人也都回家了。</p>
宋晓雨和小蓉紧接着又开始忙活年夜饭。</p>
现如今日子越过越好,年夜饭也变得越来越丰盛,鸡鸭鱼肉摆满了一大桌子。</p>
李天明作为一家之主,等全家人落座,端起酒杯。</p>
“过年好!”</p>
“过年好!”</p>
几只杯子碰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新年的喜气。</p>
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哪怕是在除夕夜里,他们兄妹几个还过得栖栖惶惶,桌子上只有一碗白菜猪肉炖粉条,就连那么一点儿肉,还是两个叔叔家从牙缝里挤出来的。</p>
看看老婆孩子,再看看弟弟妹妹,李天明也在心里默默地感谢上天,给了他一次重生的机会。</p>
这一世,成功摆脱了糟心的婚姻,甩开了吸血的亲爹继母,也改变了弟妹的人生轨迹。</p>
于他而言,已经知足了。</p>
吃完饭,李天明又去村里几个长辈家坐了坐。</p>
李学成?</p>
这辈子是别想了。</p>
父子俩的缘分,早已经消磨得一干二净。</p>
要是还为了面子委屈自己,反倒是会让人觉得虚伪。</p>
到了半夜,接年饺子下锅,今天就连电视台都延长了节目播放时间。</p>
《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三大革命样板戏轮番上演。</p>
饺子端上桌,时间正好来到了0点。</p>
李天明先带着老婆孩子、弟弟妹妹对着张翠娟的遗像磕了头。</p>
接着又给伟大领袖敬了酒。</p>
饺子吃完,杯盘碗筷都堆在锅里,等着明天再洗。</p>
这是财,天不亮,不能动。</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