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农业产业化
慎思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五十一章 农业产业化,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慎思量,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农业产业化
“我的主意就是,分田到户,可以,包产到户,不可取!”</p>
众人闻言都是一脸懵,这……</p>
有什么区别吗?</p>
都是分,也就是说法不一样。</p>
李学庆同样没明白李天明的意思。</p>
“天明,你给乡亲们细说说!”</p>
李天明解释道:“其实很好理解,分田到户,把土地按照人头儿分到每一个社员的手里,但土地归个人了,但是,所有权和经营权还归集体。”</p>
“也就是说,大家伙以土地入股大集体,就像当初咱们集资办养殖场和工厂一样,把咱们村的农业生产进行产业化。”</p>
要是这么说的话,大家伙就听得懂了。</p>
这件事,李天明很早就想过了,只是当时条件还不允许,既然现在从中枢都开始推行土地改革,差不多也该到时候了。</p>
重生之后,李天明一直在想要带着乡亲们走出一条和前世不一样的路。</p>
“土地集中耕种,抽调出一部分人来专门从事这项工作。”</p>
“天明,照你这么说,不是还和以前一样嘛!”</p>
“还是种地,吃的还是大锅饭。”</p>
李天明解释道:“不一样,我说的农业产业化,种地就不能和以前一样了,引入大型机械,科学种植,用机械代替人力,以前咱们全村人种的地,以后只需要一百人,甚至几十人就把活给干了,剩下的人手,咱们可以去干别的,进城揽工,也可以进咱们村的工厂上班。”</p>
当初王作先支持李天明在村里建厂的前提条件就是不能耽误了农业生产。</p>
为此,以前村里的工厂在招工的时候,所有壮劳力都被排除在外。</p>
一旦按照李天明的想法,实现了农业产业化,人力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p>
至于大型机械,这事李天明准备去找杜树平解决。</p>
国家刚刚推行土地改革,肯定要树立先进典型。</p>
李天明相信,他的计划,杜树平一定会支持。</p>
“天明,按你说的,负责农业生产的岂不是吃亏了?”</p>
李学国这时候走了出来,刚刚李天明所说的那些,他能听得明白,只是还有些疑问。</p>
谁都想进厂上班挣工资,又有谁愿意继续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p>
看到李学国,李天明有些意外,但还是很快给出了解答。</p>
“不会,一旦实现了产业化,负责农业生产也就成了一项工作,可以按月领工资,和厂里的工人待遇一样。”</p>
“就像生产建设兵团那样?”</p>
东北和西疆的生产建设兵团据说也要改制,全面转入地方。</p>
“差不多,具体的还要以后慢慢细化。”</p>
任何事,没有一次性就能解决的,总要在实践中慢慢完善。</p>
李学国点点头,他已经明白李天明的意思了。</p>
“乡亲们还有没有什么意见?”</p>
李天明已经尽可能讲的通俗易懂,乡亲们也都明白了是什么意思。</p>
“天明,收成了以后,粮食咋分?”</p>
这个才是大家伙最关心的,毕竟关系到个人利益。</p>
“刚才说了,以土地入股,和集资建厂一样,谁家的地多,到时候分的自然就多。”</p>
“负责种地的人,工资咋发?”</p>
“以前一年的农业产值来计算,收的粮食越多,工资也就越高,这部分钱,也从收成里出。”</p>
李天明已经琢磨了整整一下午,基本上把方方面面都给考虑到了。</p>
“天明,你刚才说的要买啥机械,这个钱……”</p>
“从养殖场的账上提钱,等明年有了收成,再还给养殖场!”</p>
账面上必须得分清楚了才行,不然的话,弄一笔糊涂账,到时候也是麻烦。</p>
村民们又是一阵议论。</p>
李天明的主意,他们虽然还没有完全吃透,但听上去……</p>
挺像那么回事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