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章:皇帝的天敌,是太子啊(求月票)
执笔见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82章:皇帝的天敌,是太子啊(求月票),孕妇挺着大肚子站立生产,执笔见春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82章:皇帝的天敌,是太子啊(求月票)
书信上的内容,让李世民原本难看的脸色,越来越难看。</p>
李承乾则如一开始那般波澜不惊。</p>
这些信件他当然早就查看过了。</p>
当初赐死纥干承基后,李承乾就想过一个问题。</p>
历史上,李承乾谋反的事情败露,自然是纥干承基。</p>
可齐王李佑的谋反,怎么就牵扯到纥干承基了呢,而且在那种情况下,连太子李承乾都保不住。</p>
纥干承基是太子心腹卫士,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包括李世民也知道。</p>
如果不是参与得太深,被定义为从犯,纥干承基也不可能为了自保去出卖李承乾。</p>
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纥干承基是真正的参与到了齐王李佑的谋反里面。</p>
否则他又不是傻,干嘛要去出卖太子。</p>
在赐死纥干承基后,抱着这样的想法,李承乾就让人搜查了纥干承基的房间,果然在隐秘的角落里,找到了这些信件。</p>
保留信件这样的行为,简直是跟贺兰楚石如出一辙。</p>
纥干承基是真该死啊。</p>
从信件里的内容上就可以看出,他主要的联络对象,其实不是齐王李佑,十多封信件里,齐王李佑的信件也就只有一封。</p>
里面的内容,无非是给他画饼,承诺如果事成之后,将如何如何。</p>
更多的往来,是跟齐王李佑的舅舅,阴弘智之间的沟通。</p>
通过信件内容,最早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两年前。</p>
也就是说,两年前纥干承基就已经背叛了太子,暗中投靠到齐王李佑那边去了。</p>
“阿难,传朕手敕,立即带人去将御史中丞阴弘智,给朕抓来。”</p>
“勾结叛乱,蛊惑亲王,狼子野心,罪不容赦。”</p>
“枉费朕这般多年对他的信任。”</p>
李世民牙齿咬得嘣嘣作响,这次可不是嫌疑什么的,证据就在他的手上,可是真正意义上的谋反大案。</p>
而且从信件里的内容能判断出,谋反之事并非今日才准备,而是阴弘智已经为此准备多年。</p>
招兵买马,勾结军中将领,这还只是冰山一角。</p>
朝廷之中,已然不知多少人跟其暗中合谋。</p>
李世民是很容易相信他人,心肠软,很少行杀戮之事。</p>
但这次,是真的对阴弘智彻底失望了。</p>
“父皇,或可先容他几日。”</p>
“算算时日,应该便是这两日,齐王李佑就要抵达长安了。”</p>
“倘若在这个时候抓捕阴弘智,难免会有消息泄露,到时候五弟听闻消息,肯定不敢再进长安,逃之夭夭。”</p>
“还是等五弟到了长安,再一网打尽也不迟,没有了五弟,阴弘智等人也无法兴风作浪。”</p>
李承乾劝说道,这可是他的功劳,自然要做得完美一些。</p>
高士廉也道:“太子言之有理,还是暂且不要打草惊蛇为好。”</p>
李世民点点头,方才他也是被气昏了头。</p>
“好,且让他再苟活几日。”</p>
说罢,李世民看向跪在地上的纥干诺。</p>
“承乾,先前青雀也说过,此厮算是你东宫之人,如何处置,便交由你来安排吧。”</p>
李承乾想了想,而后叹息道:“说起来,纥干承基也跟随了我多年,没想到最后背叛于我,暗中行谋反之事,可谓是死有余辜。”</p>
“他虽犯了大罪,但不应该牵扯到纥干诺身上。”</p>
李承乾看向纥干诺道:“你以为我杀了你的父亲,所以心中对我产生怨恨,这恰恰说明你没有参与到你父亲跟齐王谋反的事情中去。”</p>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可还怨恨孤吗?”</p>
纥干诺不断磕首:“我父该死,是我错怪了殿下,他辜负了殿下的信任,此为不义。”</p>
“这些年来,殿下一直把我父视为心腹,赏赐了大量的财物,可我父不思报恩,反而暗中联合他人,此为不忠。”</p>
“我父不忠不义,殿下赐死他,当是应有之事。”</p>
“殿下问我心中是否还存有怨恨,如今我心中只有对殿下的愧疚。”</p>
李承乾道:“孤为太子,你且不过是小小白衣,却能为了父亲的性命,去投奔魏王,为父报仇。”</p>
“从另一方面而言,你也算是忠义之士了。”</p>
“父债子偿,你父亲欠孤的,便由你来还吧,往后在东宫好生操练,保持如今的赤子之心,不要跟你父亲那样,再辜负孤的期望了。”</p>
听到这话,纥干诺顿时泪流满脸。</p>
其实到现在,纥干诺已经觉得自己必死无疑了。</p>
却没想到太子不仅没有放弃他,还让他继续在东宫效力。</p>
纥干诺把头磕得嘣嘣作响,哽咽道:“纥干诺今日立誓,今生必为太子效死,以偿父亲之罪,若违此誓,当五雷轰顶,不得好死。”</p>
其实李承乾并不是很在乎纥干诺的死活。</p>
只是说来好笑,囚父弑兄杀弟的李世民,偏偏对于亲情尤其看重。</p>
历史上李泰为什么不能当太子,除了杀子传弟这个因素外,最大的原因还是李世民担心李泰上位后,把李承乾给杀了。</p>
所以才会让李泰外放,册封李治为太子。</p>
是以李承乾也有同样的情况,不管是从李世民拿到兵权,还是通过太子位继承大宝,首先也需要打消李世民的猜忌。</p>
那就是让李世民感觉到,如果他登临大宝,是不会搞出兄弟相残的事情来,这一点尤为关键。</p>
否则并不排除,李世民为了保全李泰的性命,废太子而立李治。</p>
旁边李世民看到这一幕,五味杂陈。</p>
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比如魏征,曾经就是太子属官。</p>
投降来的尉迟敬德,假装成囚徒去找隋炀帝告密李渊造反的李靖。</p>
门口的宿卫统领李安俨。</p>
如今,李世民看到太子饶恕纥干诺,不因为其父罪责反而让其继续效力,这一幕跟自己,是多么相像啊。</p>
李泰在一旁沉默不语,感觉自己又要吐血了。</p>
此番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平白抬高了太子在父皇心中的形象。</p>
要知道他跟太子不同,完全靠父皇吃饭的。</p>
若是父皇去喜欢太子,不喜欢自己了,这可就要彻底凉凉了。</p>
这也是李泰看不懂局势。</p>
李世民喜欢他是一方面,拿他跟太子打擂台又是一方面。</p>
若只是单纯的喜欢,哪里会有这么多僭越的举动。</p>
不过身在局中的李泰,显然是不会明白这个道理。</p>
现在他满脑子里都是想着,如何把父皇的宠爱夺回来。</p>
纥干诺离开后,李世民就要考虑如何处置齐王李佑了。</p>
这也是李承乾横插一脚,否则就能让李世民集齐囚父,弑兄,杀弟后,杀子的第四个成就。</p>
虽然不是嫡子,但也是亲生的儿子不是。</p>
现在还没有具体发动谋反的事情,会不会赐死李佑,这个还是要看后面的调查情况。</p>
不过李承乾是打算保住李佑的,这跟谋划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在李世民面前,表现出看重亲情的一面。</p>
“承乾,齐王的事情,先前是你在联系的,如今便交由你来负责吧。”</p>
“待那逆子到了长安,你作为大兄,且先替朕好生将他教训一番。”</p>
“朕给他写了那么多信,令他思过悔改,没成想他竟是变本加厉,做出这等祸事,虽说主要是因为阴弘智的挑拨,可他自身就没过错?”</p>
“去年这逆子附表谢罪,权万纪入朝,跟朕说齐王已经迷途知返,便是这般迷途知返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