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尔思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4章 雪地独行人 四清材料员,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龚尔思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廖文刚站在贴着用白纸红字写的“四清办公室”的门前,揭下冬帽,把帽子的两个护耳卷起,拴好,戴上,然后举手轻轻敲了三下门,门立即打开,一位佩戴上校军衔的老军人站在门口,廖文刚先敬了礼,然后说:“待命分配支队的廖文刚奉命来报到。”上校瘦高个子,很和蔼地说:“欢迎,欢迎。”廖文刚进了屋,屋子很大,中间摆着大桌子,四周放着黑漆椅子。上校把廖文刚领进了大屋子左边的一个小屋,里边的小铁炉子里生着通红的焦炭,屋里靠东墙并排放着两张陈旧的办公桌。屋里只有两把椅子。靠西墙是两个上了锁的陈旧的黑漆大橱柜。

廖文刚说:“请问首长尊姓,以后属下好称呼。”上校说:“不要客气,就叫我孙协理员就是了。”孙协理员一边招呼廖文刚坐下,一边从大办公室那边倒来一杯冒着烟雾的开水。廖文刚双手接过水杯,说:“谢谢首长。”孙协理员说:“这间小屋是四清办公室材料科,原来就我一个人。你来当我的助手,我可以轻松些了。”

廖文刚说:“保证完成任务。”孙协理员说:“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上级各个部门发来的文件和下面各个单位交上来的材料,全都看一遍,重要的文件送给院首长看,把下面的材料加以整理,交给院首长。文件,有新规定的才给院长看,下面的材料,有新经验的,有重大情况的,才摘给首长参考。”廖文刚说:“我怎么判断新不新呢?”孙协理员很高兴地说:“你能问这个问题,就说明你很在行。新不新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你要用几天的时间看以前的材料。以前没有的,你觉得能推动四清工作更深入的,就是新的。”

孙协理员打开厨柜,拿出一个卷宗,放在廖文刚面前,廖文刚一看,上面用毛笔字写着“简报”。孙协理员说:“简报一共出了六期,都浏览一遍。”自此,廖文刚便在这里上班了。

院四清办的上班时间是上午八点,每天廖文刚都是七点半就到办公室,先把炉火升旺。打扫卫生的是一个军官家属,每天她一开门,廖文刚也到了。廖文刚看这妇女,红围巾围着头,只露两个眼睛在外面。身材较高。廖文刚生好火就帮她打扫。廖文刚问:“大嫂贵姓?”这妇女竟然听不懂,只是笑着看着廖文刚说:“俺没读过书。”

廖文刚问:“我的话,你能听懂吗?”“能听懂,和我男人的话一样。”廖文刚问:“你的男人是哪里人?”“四川井研。”廖文刚大吃一惊:“真的?我也是四川井研的。”那妇女说:“难怪,大兄弟说话,和我男人一模一样。”廖文刚说:“能在塞外遇见家乡人,真是幸运。是井研哪里的?”“井研周坡乌抛湾。”“你男人叫什么名字?”“李成钢,管后勤的,上尉。”“具体是什么职务,见面好喊。”“大家都喊他李科长。”“大姐,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张小凤。”廖文刚说:“我一定要到你家里去拜访。”张小凤却说:“现在可不兴拜。”廖文刚知道这只能笑自己没有注意说话的对象,就说:“我一定到你们家串门。”张小凤说:“那敢情好。”

廖文刚来这里上班,对他来说工作量并不大,下面来的材料虽不少,以废话居多,有价值的东西,几天也很难看见一句。上级来的文件并不多,一般都是照送。因此,他的时间,大多用在了看《毛泽东选集》和参加机关的各种学习和活动上。

这一天,是听一个姓曾的上尉的忆苦思甜报告。曾上尉,小个子,脸瘦削。东北人。他的父亲死后,母亲和五个弟妹被地主赶出了村子,他们只好找了一个破瓦窑来住。冬天,雪花飘飞,讨口要饭也没有人给,一家六口,先后冻饿而死了五个,只剩下他一个孤儿。他出去要饭,还被恶狗咬伤。正在这时,遇见了八路军,他才得救了,长大了就参加了解放军。他的忆苦报告,使全场的干部们,一个个泪流满面。廖文刚由曾上尉的苦又想起了自己的两个姐姐病饿而死在新津岳店子黄泥渡的山上,禁不住痛哭失声。主持会议的孙协理员总结时说:“我们就是要把阶级仇恨搞得浓浓的,把阶级觉悟提得高高的,把我们的工作搞得一丝不苟的。”

廖文刚听完忆苦报告后,立即写了一份院机关用忆苦思甜推动四清工作深入开展的简报,把曾上尉的苦,孙协理员的话都写进去了。孙协理员看了,大加赞赏:“抓住了要点,跟紧了形势。”简报交上去后,第二天,就以“793部队四清运动办公室”的名义印发各大队、各中队并上报总参三部。

过了几天,孙协理员说:“廖文刚,院四清领导小组研究,认为您思想觉悟高,理论储备深厚,想请你去担任进驻我院后勤部的四清工作队员。”廖文刚说:“具体任务是什么?我可没有参加过这方面的培训。”孙协理员说:“你来这里看了这么多材料,就是最好的培训。战争年代,你刚拿到枪,还没有学会怎样装子弹,说不定马上就上了战场。边干边学,是最好的学习,也是解放军的传统。你只须每天晚上7点到9点,到后勤科去组织大家学习二十三条、学习各种四清文件,然后,组织大家讨论,自我检查,相互揭发。你尽量作好笔记就行了。”

得到了这个通知,廖文刚就选了一些文件,由张小凤领路,先到了她家。李成钢的家在靠北边的围墙里,门外是一片空地,地边长着些法国梧桐,早已片叶不存,只剩下铁枝铜干,负载着凝结的白雪。这里有几排平房,和西山坡学员的住房一模一样。李成钢正在屋外从一个筐里向屋里搬煤球。廖文刚上前说:“李科长,家乡的前辈,晚辈问好来了!”李成钢一听口音就说:“你就是井研来的廖文刚?幸会,幸会。”廖文刚上前提了一下筐说:“我们可以抬进去。”张小凤说:“怎么好意思麻烦你!”廖文刚说:“好不容易在这天远地远的地方遇见一个家乡人,这点力气活算什么!”于是,三个人各出一只手,把筐抬进了屋。屋里光线很暗,进门就是灶房,左右两边各有一间半掩半开的小屋。放好了煤球,廖文刚说明了四清办公室派他来的意图、联系好了开会的地点,便握手告辞。李科长握着廖文刚的手说:“我管的这部分人,都是给首长煮饭的,都很可靠。”廖文刚说:“那我就给他们读读文件。”

晚上七点,廖文刚直接到了开会的地点。他推开门进去,里面烟雾腾腾的,已经坐满了人,有三十来个。有男有女。中间一大盆火,烧着钢炭,参会人员都围绕火盆坐成一个圆圈。除了李科长,都是大爷大妈,全是老百姓,有三十多个人。男的都在烧叶子烟。李科长指着廖文刚介绍说:“这位同志叫廖文刚,是院四清办派来进驻我们后勤科的四清工作队员。我要去参加干部学习班,以后你们的四清工作,就由廖文刚负责。廖文刚是我的老乡,希望大家支持他的工作。请大家表示欢迎!”同志们还热烈地鼓起掌来。李成钢说完就站起来,让廖文刚坐在他坐过的位置上,便开门走了。

廖文刚说:“我的身份是学员,临时安排在四清办工作。今晚上,先组织大家学习中央的二十三条,然后,同志们自我介绍一下。”廖文刚于是操起普通话,念二十三条。全场鸦雀无声。念完之后,廖文刚就请他们一一介绍。他们当中,有给钱院长煮饭的,有给杨政委煮饭的。大多是张家口本地人,也有从首长家乡带来的。因为他们工作的特殊性,廖文刚都没有做记录。廖文刚没有手表,炊事员们也没有。估计晚上九点左右,就散会,廖文刚仍回红星院住。从此开始,廖文刚白天在四清办,晚上到后勤科。他每天都是离开红星院时,把壁炉的煤加好,把火压好,等晚上回来,又把火捞开,把开水烧起,就一个人坐在壁炉前看书,因为没有钟表,每晚他都坚持看三十页书才熄灯睡觉。

因为上级规定,每个人都必须讲清自己的历史,这些炊事员里,也有好些传奇故事。有位大校的炊事员,王师傅,五十岁了,长得墩矮结实,四川人,两弟兄都没有文化,不到十八岁就外出躲壮丁,王师傅是哥哥,名字就是王老大,他的兄弟就叫王老二。两个人在路上遇到了刘湘的兵,被抓住当挑夫和炊事员。后来出川抗日,在保卫南京的时候,部队被打散,王老大只身逃出南京,身上只有五个馒头和一把菜刀。

王师傅也不知道要往哪里跑,只敢择小路走。走了三天,五个馒头,早已进了肚子,饿得不行,又身无分文。他就到地里,找挖掉了的红薯吃。这块地就在大路的上方,地边由上往下倾斜,最低处和路一样平。这时,见山下两个日本兵押着五个中国人走来,他前后看了看,并没有日本鬼子的队伍,他看最后那个日本兵,离队伍有五六步,就找好一个大石块伏在地边的草丛中等着。那土坎很低,等鬼子到了眼皮下,就对准鬼子头砸下一个大石块,鬼子兵叫都没有叫就倒下了。前面那个兵听到响动,端着枪嘴里叽哩咕噜嚷着,跑过来低着头看,也被他同样用石头砸死了。他跳下山,用菜刀割断了绳子,救了这五个人。其中就有他现在给煮饭的首长——当时是这个县的县委书记。王师傅因为有力气,没文化,只肯煮饭,就一直当炊事员,胜利后,要转业回家,那位首长因为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就把他留在自己身边煮饭。首长还给他找了爱人,是供销社的工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HP:救世主表妹在魔法界闹革命

东木木山

带着游戏角色来凹凸世界

爱吃椒蒸鲈鱼的秦命再

我的1949从长白山开始

老夫年十八

快穿:绑定生子系统后我好孕连连

云子烟

NBA:浪子老板,打造紫金十冠

织语者

从乡镇公务员到权力巅峰

南方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