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棒梗阎解娣下乡
一罐芥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0章 棒梗阎解娣下乡,四合院:我,十岁称霸四合院,一罐芥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她想起儿子闫解矿描述过的那个寒冷的地方,心疼之情溢于言表。
顿了顿,又接着说:“但是好在呀,一年能休息四五个月呢,猫冬。
再加上那块是你周婶子他们老家。
你们兄妹俩还能有个帮衬。”
说着,三大妈停下手中的针线,抬起头,眼神中满是关切与叮嘱,郑重地对阎解娣说道:“你一定要听你哥的话,不能干的活就让你哥给你干。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阎解娣,你绝对不能在那边结婚,听见没有?”
三大妈心里担忧女儿年纪轻轻在乡下冲动结婚,从此在那艰苦的地方扎根,所以千叮万嘱。
阎解娣看着母亲,心中一阵酸涩,眼眶也跟着红了起来,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妈,我知道了。
您别担心,我会听哥的话的。”
阎解娣明白母亲的苦心,也知道此去乡下,未来充满未知,心中既害怕又有些不舍。
三大妈看着懂事的女儿,微微叹了口气,又继续缝起衣服来,嘴里喃喃道:“唉,妈就是放心不下你啊。
到了那边,人生地不熟的,你可得照顾好自己。
要是受了委屈,就写信回来跟妈说。”
三大妈的眼神中满是忧虑,手中的针线仿佛缝进了她对女儿满满的牵挂。
阎解娣走上前,轻轻抱住母亲,说道:“妈,我会的。
您和爸也要多注意身体,别太劳累了。我和哥在那边会相互照应的,您就别太担心了。”
阎解娣感受着母亲的关爱,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乡下好好照顾自己和哥哥。
阎解娣和棒梗虽同样面临下乡的命运,却有着些许不同。
棒梗是初中毕业便要下乡,而阎解娣则是高中毕业才走这一步。
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学历似乎也难以改变下乡的结局,就算是高中毕业,工作也分配不到,买工作又未能成功,无奈之下,下乡成了唯一的选择。
此前,相关部门早就在关注着这帮即将毕业的孩子,密切盯着谁没找到工作,谁没考上高中。
一旦情况确定下来,便迅速安排他们下乡,那速度快得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仅仅5天后,命运的巧合让阎解娣和棒梗坐上了同一辆火车。
这天,秦淮茹在火车站正巧碰到了阎埠贵和三大妈带着阎解娣,她上前打招呼:“阎解娣也去下乡?”
阎埠贵叹了口气,说道:“是啊。”
接着便说出了地址。
秦淮茹一听,顿时高兴地说:“哎呀,我家棒梗也是去那,太好了,两个孩子在一块还能互相帮衬帮衬。”
秦淮茹眼中满是欣慰,想着儿子在他乡能有个伴,心中的担忧也减轻了几分。
三大妈笑着回应:“我家解矿也在那,我们是花了大心思才给解娣也调到那去的。”
秦淮茹听了,连忙从兜里掏出10块钱,塞到阎解娣手里,说道:“解娣这钱你拿着。
秦姐不要求你照顾棒梗,就是他要出什么事哈,你就帮着写个信回来告诉我们一声就行。”
秦淮茹眼神中满是恳切,这10块钱虽不多,却饱含着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对阎解娣的托付。
阎解娣有些不好意思地推让着,说道:“秦姐,这钱我不能要。
您放心,我和棒梗在那边肯定会互相照应的。”
秦淮茹却执意把钱塞到阎解娣手中,说道:“拿着吧,孩子,这是秦姐的一点心意。在外面不容易,多一分钱总是好的。”
阎埠贵也在一旁说道:“解娣,既然你秦姐这么说了,你就拿着吧。
到了那边,你们几个孩子要相互照顾啊。”
阎解娣这才收下钱,“秦姐,您放心吧,我记住了。”
此时,火车的汽笛声响起,催促着即将远行的人们。
秦淮茹、闫埠贵和沈大妈看着孩子们登上火车,眼中满是不舍与担忧。
秦淮茹没让贾张氏来,怕她受不住。
站台上,送行的人们神色各异,有悲伤,有无奈,火车的轰鸣声仿佛也在诉说着这个时代的无奈与变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