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书是好书
红烧豆腐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15章 书是好书,穿越到大梁国从落水开始,红烧豆腐干,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书是好书
殿试之后,先生进的翰林院,而钱师伯被授予官职,携新妇永宁郡主去的江西一带当他的县尊大人去了。</p>
再之后的之后,这两位同科的师兄弟自然是否极泰来,当年的前三甲就始终无一人超过他们师兄弟二人。</p>
这是文林圈子里先生他们师兄弟二人同科共进的美谈,却因有损先帝名望,故而鲜少有人提起此事。</p>
这不,连性情中人的程县谕也不直言了,说什么那一年殿试文才倍出,那一届前三甲谁能和他先生相提并论。</p>
不管论文,还是论武,除了钱师伯,文还可与先生齐肩,根本无一人能比。</p>
先生既然能让祖辈沉冤昭雪之后还简在帝心,怎么可能单凭身世上是当今天子的姨表弟而已。</p>
能在先帝的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拥护当今天子夺得大宝,还有惊无险立下从龙之功,那是何等的人才!</p>
拿先生来激励他,可太高看他了,他最多就奢想一下能捞个解元回来,什么六元及句集注》中的《大学·诚意章》。</p>
其实这本书,包括这一整套科举应试标准读本,其实什么版本,他都有,且近一年来无一不细细拜读。</p>
但,该说不说的,还真不嫌多,就如这一本上面的批注比正文还要多,想来皆是程县谕常年研读时所留的读后感。</p>
这个就很有意思了,不说“集众家所长”能不能进一步成为“取自我之道”,这些“读后感”看多了其实很有益的。</p>
很多时候,不是只有大儒标注的“读后感”能令人精神一震,犹如破迷开雾见真章,同进士未必不是才华横溢的。</p>
就是这小老头有些不厚道啊,明明不可能只有这么一本的不成整套书,偏生就掉人胃口的只拿出不头不尾的一册书。</p>
他还能不知这小老头之前课堂上授课时摆出来的那一整套《四书章句集注》里的这一册可没有这么旧、这么厚?</p>
这是还想他主动找上门,好给他做思想工作呢,误会大了,这小老头是从哪儿看出他有六元及第之才的?</p>
又是一天的县学学习日。</p>
说忙,很忙。</p>
距离八月秋闱乡试已不足半年时间。</p>
县学为了应对每三年才举行的一次秋闱,早在今年正月十六开学那天开始便对进学壹班和进学贰班作出了改动。</p>
不管还有没有拿到秋闱乡试的准考证——推荐书,只要去年年底岁考名次在前三十名的学子,一律在此两个班级,之后再按每月月考名次在此两个班级进退。</p>
至今为止,身为每次逢考必是榜首的顾文轩,他倒不担心他自己春风得意失马蹄,从而被退到进学贰班,可县学的课堂小测试啊课堂作业呀,是真心多。</p>
但要说很忙,速度练出来了,还不至于忙到分身乏术,即便课堂外多的是同窗之间探讨问题交流学问,总有散学归家的时候,只要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就行了。</p>
他就取了个巧。</p>
不住在县学,自然散学要回家了,还能有哪位同窗逮着他不放,执意让他在宿舍里一起温习探讨交流不成?</p>
不可能的。</p>
有,也是哪位夫子留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