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大明“铁牛犁”
小小西下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3章 大明“铁牛犁”,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小小西下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崇祯十九年春,华北平原龟裂的土地上,老农李长顺跪在田垄间,双手死死攥着一把焦黑的土块,浑浊的泪水滴落在干涸的地面,瞬间消失不见。连续三年大旱,河道见底,水车成了摆设,百姓们用木犁翻地,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也耕不了半亩。与此同时,江南水乡虽雨水充沛,但人力插秧效率极低,新稻种因延误农时而大幅减产。八百里加急奏折如雪片般飞入紫禁城,户部奏报触目惊心:“全国粮产不足往年六成,米价暴涨三倍,多地已现人相食之惨状。”】
【乾清宫内,朱由检来回踱步,案头堆满了各地的灾情奏报。他猛地将奏折摔在铺满舆图的龙案上,朱砂红批的“饿殍遍野”四个字刺得他双眼生疼。“难道真要看着百姓啃树皮、吃观音土?”他一脚踢翻脚边的火盆,火星四溅,落在一旁的《农政全书》上,烫出密密麻麻的焦痕。】
【次日早朝,奉天殿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三十六根盘龙柱下,文武百官垂首而立,大气都不敢出。朱由检举起李长顺托人带进宫的焦土,声音颤抖着质问:“这就是你们治理的天下!三年大旱,颗粒无收,你们却只会说‘听天由命’‘静待甘霖’?”】
【内阁首辅洪承畴整了整蟒袍,跪伏在地,声音带着岁月沉淀的沧桑:“陛下息怒。自古靠天吃饭,臣等已下令开仓放粮,调拨江南余粮北上……”】
【“放粮?放粮!”朱由检猛地打断,一脚踹翻龙案前的铜鹤香炉,“粮仓能撑几日?江南的粮船在路上要走多少天?等粮食到了,百姓早就饿死了!朕要的是让土地自己‘生’出粮食,是一劳永逸之策!”】
【刑部尚书乔允升小心翼翼地出列,官帽上的玉坠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摇晃:“陛下,依臣之见,可号召百姓广挖水井,修缮水渠,兴修水利……”】
【“远水解不了近渴!”朱由检怒目圆睁,“工部!工部何在?你们就没有别的办法?”】
【工部侍郎宋应星抱着一摞图纸,战战兢兢地走出班列,额角沁出冷汗:“陛下,臣近日研读西洋典籍,见有‘蒸汽’之说。若能将蒸汽之力转化为动力,制造出‘铁牛犁’,或可解决人力不足、灌溉困难之症。只是……此乃前所未有之事,需解决蒸汽压力控制、动力传输、机械磨损等诸多难题,且尚无先例可循。”】
【“没有先例,就由朕来开创先例!”朱由检猛地扯开龙袍领口,“即日起成立‘神农监’,朕要看到铁牛犁翻耕万亩良田!所需银钱,从内帑拨付;所需工匠,从各地征调!若有延误,军法处置!”】
【神农监设在京郊废弃的官窑旁。初春的寒风中,工匠们围着朱由检手绘的蒸汽装置草图,议论纷纷。老铁匠孙大锤蹲在地上,吧嗒着旱烟袋,烟灰簌簌落在图纸上:“用蒸汽拉犁?这不是拿铁块当耕牛使唤吗?铁疙瘩冷冰冰的,能懂耕地?我活了大半辈子,听都没听过这种荒唐事儿!”】
【年轻的铜匠周阿水却挤到前排,眼睛发亮:“师傅,您看这铜管、活塞,要是蒸汽推动它来回动,不就能带动犁铧了?”】
【传教士汤若望推了推眼镜,神色凝重:“蒸汽压力极大,容器若承受不住,便是爆炸之祸。且如何将蒸汽的直线运动转化为犁地所需的圆周运动,如何保证机械在田间复杂地形下稳定运行,都需精密计算和反复试验。”】
【首次试验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中进行。简易的蒸汽铁牛犁颤颤巍巍启动,喷出的白色蒸汽瞬间弥漫视野。当它刚犁开半垄地,锅炉突然发出刺耳的嘶鸣,紧接着“砰”的一声巨响,锅炉炸裂,滚烫的铁屑飞溅而出。一名工匠躲避不及,手臂被划出深可见骨的伤口,惨叫着倒在泥地里。】
【“为什么会爆炸?”朱由检脸色惨白,盯着满地残骸,声音冰冷。】
【宋应星浑身湿透,颤抖着捡起变形的铜管:“陛下,锅炉壁厚不均,无法承受蒸汽压力。而且蒸汽阀门设计不合理,无法及时调节压力……”】
【“十日之内必须改进!若再失败,你们都去给朕下田耕地!”朱由检转身时,袍角扫落案上的铜质零件,叮叮当当滚了一地。】
【第二次试验,加厚的铸铁锅炉勉强承受住了蒸汽压力,但铁牛犁在耕地时突然卡死,齿轮相互咬合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整个机械装置剧烈震颤。朝堂上,御史们群情激奋。御史大夫郑三俊举着带血的工牌,声色俱厉地弹劾:“陛下!此妖物伤民害命,耗费银钱万两却毫无成效!分明是劳民伤财的无用之物,恳请陛下立即关停神农监!”】
【“关停?”朱由检举起磨损严重的齿轮,冷笑一声,“等百姓饿死在田埂上,你们就满意了?神农监继续,再有阻挠者,满门抄斩!朕就不信,这铁疙瘩还驯服不了!”】
【研发陷入绝境,整个神农监笼罩在压抑的氛围中。直到有一天,周阿水在修补漏锅时突发灵感。他顾不上满身油污,连夜跑到神农监,举着铁锅喊道:“陛下!我们可以给锅炉加上‘安全阀’,压力过大时就自动放气,这样不就安全了?”】
【汤若望立即铺开羊皮纸,蘸着墨水快速计算:“若配合曲轴连杆装置,或许能将蒸汽的直线运动转化为犁地的圆周运动。只是这其中的齿轮配比……”】
【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改进后,半年时间过去了,真正的“铁牛犁”终于问世。黝黑的铸铁机身闪着冷光,粗壮的铁犁铧泛着寒芒,巨大的蒸汽锅炉冒着白雾。当它喷着白雾驶入试验田,三两下就犁开了坚硬如石的土地,速度竟是木犁的十倍。围观的百姓先是目瞪口呆,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活见鬼了!铁疙瘩真成了牛!”】
【消息传回京城,满朝震惊。早朝时,户部尚书毕自严捧着厚厚的数据报表,激动得声音发颤:“陛下!根据测算,若全国推广铁牛犁,每亩可增产三成,只需两年,便可彻底解决粮荒!而且节省下来的人力,可充实到其他行业,实在是利国利民的千秋伟业!”】
【但礼部尚书李腾芳却痛心疾首地跪伏在地,涕泪横流:“陛下!《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今让铁疙瘩代替耕牛,是违背人伦、逆天而行!必遭天谴啊!祖宗传承千年的农耕之法,岂可如此轻易更改?”】
【兵部尚书杨嗣昌则提出担忧:“陛下,铁牛犁虽好,但所需的钢铁、煤炭数量巨大,且维护成本高昂。如今国库空虚,如何负担得起大规模推广?”】
【朱由检环视群臣,目光坚定:“天谴?百姓饿死难道不是天谴?祖宗之法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若旧法已不合时宜,为何不能变?至于钱粮,朕自会想办法。宁可宫廷节省开支,也要让铁牛犁走进百姓的田间地头!”】
【民间的抵触情绪更是激烈。河南的老农们举着锄头、镰刀,围住神农监,高喊:“还我耕牛!铁牛会吃人的!”还有人散布谣言:“铁牛犁过的地,会被抽走地气,三年不长庄稼!”更有甚者,趁着夜色破坏铁牛犁,将零件扔进河里。】
【朱由检决定亲自前往农田演示。他头戴斗笠,身穿粗布麻衣,手扶铁牛犁的操纵杆,在众目睽睽下犁开大片土地。“乡亲们看好了!”他抓起一把松软的泥土,大声说道,“这铁牛不吃草料,不喊累,却能让土地多产粮食!用它耕地,省时省力,你们也能有更多时间照顾家人!”】
【随着铁牛犁的推广,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江南水乡,铁牛带动新式水车,将江水引入万亩旱田,曾经干旱的土地重新变得肥沃;在华北平原,铁牛犁翻耕盐碱地,改良出大片沃土,让不毛之地长出了金黄的麦穗。】
【更令人惊喜的是,工匠们受铁牛犁启发,陆续发明了蒸汽脱粒机、自动灌溉装置、播种机等一系列农具。这些新工具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农耕方式。曾经需要全家老小忙活几天的农活,如今只需一人操作机器,几个时辰就能完成。】
【商业也因此繁荣起来。铁牛犁的制造需要大量的钢铁和煤炭,刺激了矿业和冶铁业的发展。各地涌现出许多专门制造、维修农具的作坊,形成了新的产业集群。商人们沿着运河、官道运输铁牛犁和相关物资,沿途的城镇热闹非凡,税收也大幅增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