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蒸汽蒸馏净水系统
小小西下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8章 蒸汽蒸馏净水系统,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小小西下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崇祯二十四年夏,江南多地爆发瘟疫。苏州知府的奏折中写道:“河水发黑发臭,百姓饮用后上吐下泻,每日死者以千计。城外义冢新坟连绵,哭嚎之声日夜不绝。”与此同时,北方重镇开封因黄河水患,泥沙混杂的河水导致民众腹泻成疾,医者束手无策。户部紧急调拨的药材在运输途中受阻,疫情愈演愈烈,奏折如雪片般飞入紫禁城。】
【乾清宫内,朱由检盯着案头堆积如山的灾情奏报,双手微微颤抖。御案上摊开的《瘟疫论》被汗水浸湿,朱批的“速救百姓”四个字已然晕染。“难道真要看着子民被污水夺走性命?”他一脚踢翻脚边的铜炉,火星溅落在《天工开物》关于水利的章节上,烫出焦黑的印记。】
【次日早朝,奉天殿内三十六根盘龙柱间弥漫着压抑的气息。朱由检举起沾满泥浆的水囊,声音嘶哑:“这是苏州百姓喝下的水!黑如墨汁,臭如腐尸!你们却告诉我只能‘施粥赈灾,广散药材’?”】
【内阁首辅洪承畴整了整蟒袍,跪伏在地,蟒袍上的金线补子随着动作微微晃动:“陛下息怒,臣等已下令疏通河道,严禁百姓饮用生水,同时从临近州府调拨药材……”】
【“等河道疏通,百姓早成枯骨!”朱由检猛地掀翻龙案,竹简、奏章散落满地,“工部!你们就没有办法净化污水?朕听闻西洋有‘蒸馏’之法,能否制成净水之器?”】
【工部尚书宋应星抱着一摞图纸,颤巍巍出列,额角沁出冷汗:“陛下圣明。若以蒸汽为动力,制造‘济世釜’蒸馏净水系统,或可将污水化为清泉。但需解决蒸汽温度控制、冷凝效率提升、大规模量产等难题。且设备需大量铜铁打造蒸馏釜与管道,目前国内铜产量有限……”】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朱由检扯开龙袍领口,露出脖颈处的青筋,“即刻成立‘清源监’,选址南京秦淮河畔。内帑拨银五十万两,所需工匠、铜铁,各地不得截留!若有延误,立斩不赦!”】
【清源监内,蒸腾的热气与刺鼻的污水味交织。老铜匠陈阿贵蹲在污水池边,用锤子敲打着手中的铜管,发出“当当”声响:“用蒸汽煮水?这不是白费柴火吗?烧这么多水,得耗多少煤炭?老夫打了一辈子铜器,没听过这么荒唐的事!”】
【年轻的学徒陆明涨红着脸,指着图纸反驳:“师傅,蒸汽可以循环利用!您看这冷凝管,能把蒸汽变回水,再加热就能继续用。这样不仅省煤,还能持续净水!”】
【传教士汤若望擦拭着眼镜,神情严肃:“关键在于精确控制蒸馏温度,过高则矿物质流失,过低则无法杀灭病菌。且大规模净水时,如何保证管道不堵塞、蒸馏釜不腐蚀?这些问题若不解决,一切都是空谈。”】
【首次试验在暴雨中进行。简易的济世釜发出刺耳的轰鸣,污水注入蒸馏釜后,蒸汽管道却突然爆裂,滚烫的污水四溅。一名工匠躲避不及,小腿被烫起大片水泡,惨叫声在监内回荡。】
【“为何会爆裂?”朱由检脸色惨白,盯着满地狼藉,靴底碾过碎裂的陶片。】
【宋应星浑身湿透,举起变形的铜管:“陛下,管道材质不耐高温,连接处密封不严。且蒸汽阀门无法精准调节,导致压力失控。我们低估了蒸汽的冲击力。”】
【“限你们七日之内改进!”朱由检转身时,袍角扫落案上的玻璃器皿,“再失败,你们就去喝这污水!”】
【朝堂之上,弹劾声浪汹涌。御史大夫郑三俊举着工匠受伤的状纸,言辞激烈:“陛下!此器耗资巨大,却伤民害命,分明是劳民伤财!苏州百姓尚未得救,工匠又添新伤,恳请立即关停清源监!”】
【“关停?”朱由检举起苏州百姓联名的血书,冷笑一声,“等百姓都病死了,你们就满意了?清源监继续,再有阻挠者,满门抄斩!朕倒要看看,是你们的迂腐之言厉害,还是百姓的性命重要!”】
【研发陷入绝境时,陆明在修补漏壶时突发灵感。他举着陶制漏壶冲进监内,衣摆还沾着泥浆:“陛下!我们可以像漏壶那样,分层过滤污水!先让污水通过竹炭、砂石沉淀泥沙,再送入蒸馏釜杀菌!”】
【汤若望眼睛一亮,立即铺开羊皮纸计算:“若配合螺旋冷凝管,可大幅提升冷凝效率。但需要找到耐高温、耐腐蚀的密封材料……”】
【经过二十三次改进,真正的济世釜终于成型。三丈高的青铜蒸馏釜如巨兽盘踞,蒸汽管道蜿蜒如龙,冷凝装置吞吐着白雾。当浑浊的污水注入釜内,片刻后,清澈的水流从管道潺潺流出。围观的百姓先是屏息凝神,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活神仙显灵了!”】
【消息传回京城,满朝震惊。早朝时,奉天殿的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户部尚书毕自严捧着太医院的检测报告,激动得声音发颤:“陛下!经太医院验证,济世釜净化后的水质清澈,无异味,无病菌。若全国推广,每年可减少瘟疫死伤十数万人!且节省的药材开支,每年可达百万两白银!”】
【但礼部尚书李腾芳却痛心疾首,涕泪横流地跪伏在地:“陛下!《孝经》有云‘食饮必慎’,如今改变水之本性,恐遭天谴!祖宗千年饮用河水井水,从未有此等‘妖法’。长此以往,天地纲常何在?”】
【工部侍郎则皱着眉头,忧虑道:“陛下,制造济世釜需大量铜铁,且维护成本高昂。如今国库空虚,即便变卖宫中器物,恐也难以支撑大规模推广。”】
【朱由检环视群臣,目光如炬:“天谴?百姓因污水而死才是天谴!至于钱粮,朕已决定:一、暂停皇家园林修缮;二、缩减后宫用度;三、开放部分皇庄,以田产抵押筹措资金。宁可宫廷节俭,也要让百姓喝上干净水!”】
【民间的抵触情绪异常激烈。河南老农举着锄头围住清源监,高喊:“这铁疙瘩把水变了味,喝了要断子绝孙!”更有人散布谣言:“济世釜是吸人精气的怪物,用它净水会遭报应!”】
【朱由检再次亲临现场。他头戴斗笠,身穿粗布短衣,亲自操作济世釜。将净化后的水一饮而尽后,他大声说道:“乡亲们看好了!这水干净清甜,喝了不仅不生病,还能延年益寿!若有假话,朕愿受天罚!”】
【随着济世釜的推广,民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江南瘟疫迅速得到控制,百姓重获生机;北方水患地区,浑浊的黄河水经净化后成为生命之源。原本冷清的药铺,因病患减少而门可罗雀;取而代之的,是各地新开的“净水坊”。
【商业蓬勃发展。铜铁行因制造需求生意兴隆,煤炭业产量激增。精明的商人看到商机,开始在各地开设“净水局”,向百姓收取低廉费用提供净水服务。一些商人甚至将小型净水设备售往海外,赚取大量白银。】
【教育领域同样迎来革新。书院增设“水学”课程,研究水的净化、蒸馏原理。《净水全书》《蒸汽水利要略》等书籍在民间广泛流传,学子们不再只埋头于四书五经,开始钻研实用之学。】
【曾经反对济世釜的陈阿贵,如今成了清源监的首席工匠。他逢人便说:“以前我糊涂,现在才知道这铁家伙是救命神器!我孙子在书院学净水术,说以后要让全天下的水都变干净!”】
【站在秦淮河畔,望着轰鸣运转的济世釜,朱由检摘下皇冠,任由微风吹拂。这场与污水的较量,不仅拯救了万千子民,更在古老的土地上播下了科学的种子。那一声声蒸汽的轰鸣,恰似大明帝国关爱民生的深情呼唤,预示着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