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永恒的不死鸟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3章 太史公笔,嘻哈史诗看古今,111永恒的不死鸟1,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妻子忽然握住他的手,掌心的老茧擦过他的虎口:“你看这油灯,灯芯烧完了可以换,油尽了可以添。人活一世,总要有点东西,比命还重要。”她从怀里掏出块丝帕,上面绣着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片段,“这是我照着你写的稿子绣的,你看,‘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多好的句子。”

司马迁盯着丝帕上的字迹,忽然笑了。他蘸饱墨汁,在竹简上写下“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狼毫在竹简上沙沙作响,像极了当年在黄河边听见的涛声。窗外的雨越下越大,他听见远处的更夫打梆子,惊飞了檐下的宿鸟,却惊不醒他笔下的英雄。

太始四年,司马迁在书斋里写《项羽本纪》。写到“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时,狼毫忽然断了尖。他望着案头的烛泪,想起在鸿门遗址看见的残戟,戟身上的血锈像朵暗红的花。妻子端来酪浆,看见竹简上的字,轻声说:“项羽虽是败军之将,却比有些帝王更像英雄。”

“他是英雄,”司马迁擦去眼角的泪,“但英雄末路,最是凄凉。”他摸了摸腰间的玉珏,断口处已经被磨得光滑,“就像李陵,世人只道他叛降,却不知他曾以五千人抗匈奴八万,杀得单于想退兵。”

征和二年,刘彻病重,在五柞宫召见司马迁。皇帝的头发全白了,面容枯槁,看见他时,忽然笑了:“太史令还在写那本书?”

司马迁叩首,看见刘彻腰间的玉佩,正是当年自己陪他祭天时用的。“臣不敢辍笔,”他说,“如今已写到《孝武本纪》。”

刘彻的眼神忽然锐利:“哦?写了朕什么?”

“写陛下封禅泰山,写陛下遣使西域,”司马迁顿了顿,“也写陛下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

殿内静得能听见漏壶滴水的声音。刘彻盯着他,忽然叹了口气:“你倒是敢写。朕当年怒而迁怒于你,是朕之过。如今回想,李陵之事...或许真有隐情。”

司马迁抬头,看见皇帝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疲惫,像极了父亲临终前的模样。“陛下能这么说,臣...臣的腐刑,也算没白受。”

刘彻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走出五柞宫时,司马迁摸了摸袖中的竹简,《报任安书》的草稿还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字迹被磨得发毛。他想起李陵最后一封书信,写着“陵虽孤恩,汉亦负陵”,终究没敢呈给皇帝。

征和三年,司马迁在烛光中写完《史记》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窗外的梅花已经开了,他嗅着淡淡的香气,摸了摸案头的符节——那是刘彻重新赐给他的,节杖上的牦牛尾比从前更蓬松。妻子端来一杯酒,酒液在铜杯中晃出涟漪,映着他鬓边的白发。

“写完了?”她轻声问。

“写完了。”他举起酒杯,“这杯酒,敬父亲,敬李陵,敬所有在这世间挣扎过的人。”

酒液入喉,辛辣中带着回甘。司马迁望着窗外的星空,想起在昆仑山顶看见的银河,璀璨得让人想哭。他知道,自己的名字或许会被史书遗忘,但这些竹简里的文字,终将比星辰更长久地亮下去。

汉宣帝本始元年,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将《史记》进献给朝廷。当宣帝翻开《李将军列传》时,看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八字,忽然想起民间流传的李陵故事,不禁长叹。此时距司马迁去世已十年,他的腐刑之辱、忍辱之痛,都化作了竹简上的字字血痕,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犟种双双把家还

周果妹

二婚请柬发ICU,渣前夫拔氧气管抢婚

花斑鱼

命运双生:长夜将明

尘未清

热血传奇之从新来过

热血传奇世界

你一个Alpha,怎么能这么娇

猫猫我呀

退婚流?不,我靠绑定道侣小姨成大帝

故离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