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咸盐
我是路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1章 咸盐,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我是路口,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过到了东汉时期,对于咸盐的专卖制度被取消了,原因是有传说刘秀就是私盐贩子出身,但那也是野史无处考证,是不是真的也没有关系,不过到了三国时期这个专卖制度又被人拿了起来,原因就是咸盐也成为了三个国家各自的武器。
蜀国有千年盐田,一直采了两千多年依旧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样子,魏国也有自己的产盐地,而东吴更是在海边可以吃到海盐,这看上去好像并没有谁可以扼住对方的咽喉,但实际上魏国还是太大了,很多地方就是一年到头吃淡菜,只有农忙的时候才会吃一点点咸盐,还尽量要给主要劳动力吃一些,原因就是太贵了。
更重要的是西域也是需要咸盐的大户,那里可基本上没有咸盐出产地的,想要吃点咸盐不是要通过买卖,就是要从盐碱地里面搞一些苦涩的土盐,虽然难吃但也比没有好。
当马通看到自己的购物栏上出现了咸盐的时候,一下子就想到了很多事情,不过这些事情归到最后都只能变成一件事,那就是巨大的利益。
他记得自己以前看过一个文章,说诸葛亮拥有那么大的盐业,却并没有做好,他完全可以凭借蜀国极为丰富的井盐产量,大规模倾销到魏国和吴国,换来源源不断的巨额财富,四川的井盐由此可以成为蜀国的“聚宝盆”和“提款机”,利用井盐换来的真金白银,蜀国的发展就具有了可靠的财力保障。
其次就是诸葛亮还可以利用食盐作为国计民生基本物资的刚性需求特点,向魏吴两国开展贸易战,通过有意识扩张或缩减食盐产量和贸易量,使之成为蜀国外交上的一个重要砝码,和对外关系中的一个利器,来逼迫魏吴两国就范或作出让步。这并非空穴来风,北宋时期,就曾利用食盐和西夏大打贸易战,搞得西夏叫苦连天。
然而不知何故,诸葛亮却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蜀国的井盐开采业一直未得到他的足够重视,使得蜀国错失做强做大的发展良机。
其实那就是在胡说八道而已,大家都有自己的盐产地,对于外来的盐很警惕,谁会让你用这个掐住脖子?更何况诸葛亮其实已经做得很好的,蜀汉之所以能够以一州之地对抗强大的魏国,除了蜀锦之外就是咸盐作为重要的经济后盾了,可那也只能作为走私,光明正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可自己现在却也有了这个东西,那么能够做的事情可就太多了,别的不说,西域就可以用这个完全控制住,那个时候能赚多少银子都不敢想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