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翻身小咸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章 铁幕升起第2章 农业集体化,俄罗斯风云录,一条翻身小咸鱼,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29 - 1933年间,苏联政府开展了“消灭富农阶级”运动,这一运动给乌克兰农村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根据内务人民委员会的统计,超过27万户乌克兰家庭被划为“富农”并遭到清算。成年男性大多被处决或流放,妇女和儿童则被强制迁移至西伯利亚地区。这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阶级清算严重破坏了乌克兰农村的社会秩序和生产体系。

人口统计数据清晰地揭示了这场饥荒带来的严峻后果。1933年,乌克兰的死亡率达到了千分之54.8,个别地区儿童死亡率超过60%。现代研究综合多方资料估算,1932 - 1933年间乌克兰非正常死亡人数在350万至500万之间。乌克兰国家档案馆保存的1933年地方报告中,甚至记载了1045例食人案件,这一惨状令人触目惊心。

四、国际反应与历史评判

国际社会对乌克兰饥荒的认知存在明显的滞后性。1933年,《纽约时报》曾刊发苏联官方提供的丰收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国际社会。而英国记者加雷斯·琼斯在1933年3月进行实地报道后,却遭到了西方主流媒体的质疑。直到1934年,意大利记者柯尔佐·贝内德蒂发表调查手记,国际舆论才开始关注这一事件。

关于这场饥荒的历史定性,争议一直持续至今。2006年,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法案认定其为种族灭绝,33个国家议会也通过了类似决议。然而,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在2008年发表声明,强调这是“全苏联范围的悲剧”。2003年,联合国的联合声明将其定义为“人为造成的国家灾难”。不同的观点反映了不同国家和群体对这段历史的不同解读。

结语: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代价

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在1928 - 1940年间获得了价值143亿卢布的农产品出口收入,这些收入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然而,乌克兰农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种代价深刻地影响了后续的历史发展。1939年的人口普查显示,乌克兰地区的人口数量仍未恢复到1926年的水平。

这种创伤记忆在二战期间表现为部分乌克兰民众对德军的最初态度,也为苏联解体后的民族关系埋下了复杂的伏笔。历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任何忽视人道代价的社会工程,都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正如1991年乌克兰独立宣言所言:“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为民族生存付出生命的灵魂。”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乌克兰大饥荒的历史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解读。在苏联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农业集体化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战略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偏差。我们应该以客观、全面、辩证的态度去认识和研究这段历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斩神:吾乃华夏始祖蚩尤

梦中轻语

欠费天尊

石中元

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

我叫罗小飞

说一句你喜欢我能死啊

鬼脚七

逐出家门后,我成了魔道巨擎

念菲大人

那一晚我才知道他禁欲下疯狂

亦心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