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刘彻的功绩不止打匈奴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二章:刘彻的功绩不止打匈奴,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彻的功绩不止打匈奴
:刘彻的功绩不止打匈奴</p>
『这章免费补偿。』</p>
{所以说,这人啊真是复杂的厉害啊!}</p>
{刘彻就是过得太顺了,但不可否认在当皇帝这方面上他真是一个天才!这要是小时候在民间再长大一波,对外对内两手抓,那他真的就在历史评价上彻底起飞了!}</p>
{这里历史的,真有趣,开疆扩土过头了就成了穷兵黩武,武帝确实解决了匈奴这个大患,但是穷竭万民之后又有了新的大患。}</p>
……</p>
大秦,</p>
一身玄袍的嬴政看着天幕上的刘彻与刘据,神色一阵恍惚。</p>
竟能如此相像?</p>
……</p>
大汉·临华殿</p>
坐在上首歪歪扭扭斜靠着软榻的刘邦现在笑不出来了。</p>
这曾孙子怎么越看越像秦始皇呢?</p>
刘邦在心中暗自盘算着。</p>
都是开疆拓土,都是巡游郡县,都是大兴土木,都是不喜欢自己长子……</p>
想到这里,不由自主瞄了刘盈一眼。</p>
乃公可不是啊,乃公那是为了对付吕氏!</p>
咳,两人也都是大搞牵连。</p>
摸了摸下巴,看着端端正正坐在下首的萧何。</p>
刘邦问道:</p>
“丞相,你说大汉会不会亡在刘彻这小子手上?或者他儿子手上?就像秦二世一般。”</p>
话音刚落,殿内的众臣全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看向坐在首端的萧何。</p>
吕雉与刘盈也探究的看向这位丞相。</p>
萧何捋着胡须,思考着。</p>
虽然面上不动生色,但心里已经是骂开锅了。</p>
‘我又不是张子房!你总问我这些干什么…’</p>
‘运筹帷幄你问姓张的去啊!’</p>
思索片刻,萧何看向刘邦拱手道:</p>
“陛下,臣不敢断定,姑且妄言之。”</p>
“秦,二世而亡。其中赵高能欺上瞒下也是其因之一。”</p>
“就如天幕所言,外朝势大便可蒙蔽上听。”</p>
“秦末叛乱四起而胡亥却以为天下太平,其中除了秦二世昏庸无道外,也有赵高的手笔。”</p>
看着刘邦若有所思的听着,萧何继续说道:</p>
“但武帝时期不同,看天幕所讲,中朝制约外朝,与外朝是对立的。因为他们的官职权力是依附于武帝与皇室。”</p>
“陛下,张子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p>
“中朝之人会为了邀宠而肆意妄为,但也会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势而对外朝严加看管。”</p>
“如此一来,就算是有兵变起义,武帝也会立刻得知,而基于武帝一朝的军事,也不会起太大的风浪。”</p>
刘邦听完萧何所说,点点头。</p>
简单来讲,刘彻这孙子的一手分化拉拢确实是妙不可言,将本来铁板一块的外朝硬生生的分成两块。</p>
两个团体因为利益和自保,从而彼此制约又彼此合作。</p>
中朝无法蒙蔽皇帝,因为外朝会同样进言。</p>
外朝无法蒙蔽皇帝,因为中朝在虎视眈眈。</p>
但是…</p>
“萧何,如此一来中朝的权力岂不是会越来越大?结果依然是要架空皇帝的!”</p>
刘邦现在倒是不担心武帝时期大汉会不会灭亡了。</p>
乃公担心也没求用!</p>
但推算一阵后,刘邦对这个制度的后续来了兴趣,而对于这个问题的结果他也有了答案,现在就是像萧何求证。</p>
“若想制约势大的中朝,就须用……皇……臣驽钝,想不出结果。望陛下责罚。”</p>
萧何正欲脱口而出,但脑海中一道思绪瞬间闪过!刹那间冷汗打透后背!</p>
直接将话从嘴边硬生生的咽了回去,伏地请罪道。</p>
“哈哈哈哈!你这老货,咱们就是讨论一下!没结果就没结果,乃公还得给他们这些孙子把路铺平,饭喂嘴里吗?快起来吧。”</p>
刘邦坐直身子,看着萧何笑骂道,脸上俱是一片豪爽的神色。</p>
刘邦身边的吕雉看着两人,总感觉哪里不对劲,隐隐约约有一点东西在脑海里浮现,但又不透彻。</p>
但思索中的吕雉没看到刘邦爽朗微笑中,眼睛里透出的冷漠。</p>
从萧何的语气和表现中,他确定了自己的答案。</p>
能制约势大的中朝只有统合起来的外朝,但外朝的权力都被中朝拿走了,怎么统合起来对抗?</p>
这就是刘彻那小子设置大司马的原因!</p>
大司马执掌兵权统领九卿!</p>
只要大司马这个职位上是皇帝最亲近且又无法威胁皇位的人,那中朝势力再大也无可奈何。</p>
而对于皇帝来说,最亲近又无法威胁皇位的人是谁呢?</p>
外戚!</p>
而吕氏的势力已经够大了!能让陈平与周勃拥有拥立之势,诸吕之乱绝对不是天幕里那么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而已!</p>
也是因为想到了这个结果,萧何才连忙俯首请罪。</p>
此时大殿内鸦雀无声。</p>
刘邦的心里现在很怪异。</p>
就是因为参考了前车之鉴,他才会无事生非的给萧何笼络一个罪名,一个是制约相权,一个是敲打吕氏。</p>
而萧何也明白他是什么用意,顺势自污其名。</p>
如此才打压了一部分的相权。</p>
而天幕上的恒儿,启儿都是这个目的,一边制约相权,一边控制外戚。</p>
但只有彻儿解决了丞相势大这个自古以来的问题,还将外戚从丞相这种大权在握的位置上拉了下来。</p>
刘邦很高兴。</p>
但经过刚才的推算后。</p>
他赫然发现,外戚这个势力一直没有消失!甚至可能会越发势大!</p>
他的心里才生出一股难以言说的触动。</p>
为了削弱外戚和相权,出现了中朝和大司马,而为了抑制以后会势大的中朝又不得不用外戚?!</p>
不削相权要用外戚,削了相权还要用外戚!?</p>
那这相权不是白削了?!</p>
突然间,刘邦似乎明白了一件事。</p>
皇权和臣权可能要纠缠很久很久了。</p>
……</p>
【可能赚钱是人爆发的动力?汉武帝刘彻直接就干出了好几个延续至今的制度!】</p>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刘彻下令将盐和铁收归官营,天下私自铸造铁器及卖私盐的,一律处以没收其生产工具、并且罚金以及砍掉左边脚趾的惩罚,就此开创出了延续至今的盐铁专营制度。】</p>
【这个制度对于朝堂来讲是非常好的,因为不但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还直接与间接打压了豪强借此牟利。】</p>
【所以后世历朝历代都用这个制度。】</p>
……</p>
{汉武帝在位时定下的好多政策都延续了好久,有的甚至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比如独尊儒术,以及一直沿用至唐朝的五铢钱。有一直延续至今,比如盐,还是16年才废除的。}</p>
{从汉到隋,各种五铢铸七百年生命力顽强}</p>
{汉武帝对于华夏的政治制度塑造有重大的作用!}</p>
……</p>
大秦·章台宫</p>
殿内的竹简堆积如山,</p>
嬴政在批复完最后一卷竹简后,靠在身后庞大的“书山”上,</p>
抬头看着天幕上的文字,一脸的怪异。</p>
五铢钱寡人不知道。</p>
但盐铁专营是你小子发明的吗?</p>
寡人可是读过书的!</p>
那不是齐桓公的时候由管仲建立的管山海政策吗?</p>
而且不说春秋齐桓公的时候,</p>
寡人的大秦也一直是这个政策啊?</p>
从商君开始就明确规定了盐、铁、酒等数十种的物资,只能在官府的控制下进行买卖。</p>
……寡人的大秦在汉朝皇帝手里复活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