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东汉之最!永元之隆!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章 东汉之最!永元之隆!,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汉之最!永元之隆!
东汉之最!永元之隆!</p>
西晋·惠帝时期</p>
洛阳·太极殿</p>
一身华服的司马衷指着天幕,面有不解的看向身边的贾南风。</p>
“皇后,这荔枝和龙眼不是宫殿里所处可见的吗?”</p>
“为什么还要其他地方上供呢?直接吃其他宫里的不就好了?”</p>
贾南风:“……陛下高见!”</p>
……</p>
【公元103年,发生日食,百官奏请刘庆等王侯前往封地。刘肇说天降异象是自己个人过失,让刘庆继续留在洛阳。】</p>
【公元104正月十九日,汉和帝诏令:贫民本有田业却因匮乏而无力耕作的,贷给种粮。】</p>
【二月三十日,诏令:兖、豫、徐、冀四州,因连年雨多歉收,禁止酿酒。】</p>
【四月,派三府掾视察四州,贫民无力耕种的,为其雇犁牛农具。】</p>
【秋七月,大旱。初一,诏令:秋禾抽穗遭旱,无云雨润泽,疑是官员惨酷刻薄,不宣扬朝廷恩泽,是捕捉无辜,冤枉好人的报应。现在的一切囚徒根据法律判决还有疑虑的不要决断,等到秋后再议。先考察烦扰苛刻百姓的官员,彰显惩处。”】</p>
【七月二十三日,诏令天下,今年的田租、刍稿只纳一半,遭灾的地方核实照免。贫民受贷给的种粮及田租、刍稿都不要追讨。】</p>
【十一月,北匈奴单于称臣遣使纳贡,请求和亲。汉和帝以北匈奴“旧礼不备”,拒绝了北匈奴的和亲请求。】</p>
……</p>
大唐,</p>
东宫之内,</p>
一身圆领袍头戴幞头的李世民看着天幕对身前的头束金冠恭敬端坐的李承乾捻须而道:</p>
“和帝年十三就能折外戚骄横之权,从而勤恤本务,致远夷稽服,西域开泰。”</p>
“以民为本,体恤百姓。”</p>
“宫内无嫔嫱郑卫之燕,苑囿无般乐游畋之豫。”</p>
“且宽和为政,窦后死后,和帝方知生母被害之事,随后……”</p>
说到此处,李世民停顿了一下,然后问向李承乾。</p>
“承乾,去年你也十三岁,也监过国。”</p>
“朕问你,若是你,你会怎么做?”</p>
听闻询问,李承乾低头仔细想了想那场景。</p>
一个陌生妇人打压和暗害自己。</p>
不但如此,她还害死自己母亲!</p>
这瞬间,代入身份后的李承乾越想越气!</p>
随后怒气道:</p>
“阿耶!孩儿会贬黜她的尊号,不许入陵合葬!”</p>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气呼呼的模样,不由笑了笑。</p>
“你呀,还是过于稚嫩。”</p>
“知道汉和帝是如何做的吗?”</p>
李承乾摇摇头,对于《后汉书》他也了解不多。</p>
李世民看着天幕感叹着:</p>
“他念及窦皇后十年的养育之恩,选择既往不咎。”</p>
“追封窦皇后为章德皇后,将她与章帝合葬。”</p>
李承乾听的一脸惊愕。</p>
“这…杀母之仇就不报了吗?”</p>
听到这话,李世民无奈的笑着:</p>
“承乾啊,记住阿耶的话。”</p>
“做为君王,你最要遵守的就是道义。”</p>
“你若不能遵守道义,那么臣子与百姓也不会遵守道义。”</p>
“最后只能是遗毒无穷。”</p>
……</p>
【汉和帝刘肇十分注重百姓疾苦,不但多次减赋税,给孤弱鳏寡,还常常让上下官吏多多反省自己,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天灾人祸和冤假错案。】</p>
【在位期间,使班超击败贵霜(当时世界上的四大帝国之一),让西域五十余国臣服,西亚各国甚至远在京师洛阳四万里外的海滨国家均派译使纳贡。】</p>
【派甘英出使罗马帝国,至地中海东岸而返。】</p>
【攻灭烧当羌,设立西海郡,将青海湖纳入版图。】</p>
【令班昭续成《汉书》、许慎编撰世界德前殿,时年二十七岁。葬于慎陵,定谥号孝和皇帝,庙号穆宗。】</p>
……</p>
{汉和帝和晋悼公实在太像了,都是13岁掌权,都一上位就安定局势,都展露出极高的才能和早熟的政治禀赋,都不到三十就死了,死前将国力推向极盛……时隔600年的一次复刻。}</p>
{和帝相当于东汉的武帝。个人感觉他更适合“桓”这个谥号,如果活得久一点又不像武帝那么久,成就与后世名声绝不仅限于此。}</p>
{古代中国在汉和帝时期,疆域首次突破一千多万平方公里,下一个疆域势力范围如此庞大的,就是唐高宗时期。}</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