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出师表》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5章 《出师表》,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出师表》
《出师表》</p>
天幕上,</p>
盘在灯油内的灯捻偶尔噼啪作响。</p>
斑驳的案几,一张白帛铺陈于上。</p>
案头的灯火颤抖了一下,在白帛上荡漾出一个浅浅的人影。</p>
鬓发斑白的诸葛亮怔怔的看着那空无一字的白纸。</p>
毛笔一直提于枯瘦的指间,不见动静。</p>
突地一阵微风吹过,灯苗剧烈晃动。</p>
刹那间,</p>
明暗闪烁的光亮,让老人如梦中惊醒。</p>
裹了裹披在身上的大氅。</p>
将手中的笔舔满墨汁。</p>
白帛上,一笔一画的三个墨色大字题于卷首。</p>
《出师表》</p>
随后,笔若游龙!</p>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p>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p>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p>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p>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p>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p>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p>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p>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p>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p>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p>
笔锋一停。</p>
文字在灯火中熠熠生辉。</p>
只余孤独之人独自垂泪。</p>
……</p>
{初听不知言何意,再读亦是泪中人!}</p>
{初中的时候只觉着这么长还要背烦死了,现在再一回顾,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悲伤。}</p>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p>
{我初中时根本看不懂,难的要死,现在再看,写得太好了,字字真情,一片奇文!}</p>
{出将入相,人臣之最也。武侯墓历经1700多年未被盗掘,且历朝历代都有修缮,墓边的桂花树就是最好的证明。}</p>
{诸葛亮::“饭菜在冰箱,吃的时候记得放微波炉热热。”这就是出师表辞藻不茂的原因。}</p>
{出师表的语气就像一个老父亲要出远门了,把所有的事情给儿子仔仔细细交代一遍。}</p>
{毕竟那是乱世,他也不知道他这次出征能不能活着回来,庞统可就是被流箭射死的。}</p>
……</p>
大汉,</p>
刘邦吕雉两人俱都呆愣的看着天幕。</p>
颤抖着手拿起酒壶,一饮而尽!</p>
哪怕大片酒水洒落于身刘邦也毫不在意。</p>
“忠贞之臣……这一颗老臣的殷殷忠心,揉碎了,碾烂了,印在这字字真切的表章上。”</p>
“短短六百余字,出现了十三次先帝。”</p>
“可见诸葛亮与刘备的情分。”</p>
“可惜啊……”</p>
刘邦倒了倒空了的酒壶,烦躁的将它扔到一边。</p>
一旁的刘盈不知所措,而吕雉也是面色凝重。</p>
“这刘禅恐怕不是个能成事的!”</p>
……</p>
大汉·武帝时期</p>
刘彻长叹一声。</p>
“这刘禅,恐非明主啊。”</p>
一旁的卫子夫道:</p>
“陛下何出此言?”</p>
刘彻歪了歪身子,靠在软榻上。</p>
看着天幕里的《出师表》神情复杂。</p>
“皇后啊,你看这通篇的嘱咐之意,可见这刘禅并非一个励精图治之人。”</p>
卫子夫看了看那篇文章,开口道:</p>
“陛下,这更像是长辈的叮嘱,无关孩儿辈是否聪慧英明啊?”</p>
刘彻摇摇头,叹口气。</p>
“你看这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p>
卫子夫看了半天,看向刘彻。</p>
“自高祖以来,宫为天子之私,府为丞相之公。”</p>
“宫、府各有各的范围,不能越界。”</p>
“宫内有罪者,自有皇帝处理,有掖庭令对皇帝负责。”</p>
“而宫外有罪者,则是由廷尉管辖,丞相负责,最后的结果则是呈报给皇帝批准。”</p>
“而东汉,宦官执政,滥用皇权。”</p>
“宫里皇帝的权力越位到府里。”</p>
“这是法制混乱的弊端。”</p>
刘彻看着那句话,缓缓道:</p>
“诸葛亮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宫和府要有统一的赏罚之府,统一的赏罚之准。”</p>
“立功要赏,有罪要罚,不管是宫里的人还是宫外的人,都要‘宜付有司论其刑赏’。”</p>
“交给专门的赏罚之府来讨论赏罚的处理决定,皇帝不要插手。”</p>
“东汉末年,宫压过府。现在,府要管宫。”</p>
“宫府一体,其实就是把宫、府的赏罚大权统一到朝堂手里。”</p>
“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p>
刘彻目露复杂。</p>
“原因只有一个。”</p>
“刘禅难堪大任,如无限制,怕会重蹈宦官干政的覆辙。”</p>
“…先帝…痛恨于桓、灵也……”</p>
刘彻看着天幕里的诸葛亮,眼神里有不解、有疑惑、还有一丝钦佩。</p>
“哪怕要担一身权臣的骂名,也要完成刘备的遗志……”</p>
“朕……”</p>
……</p>
炎汉·光武帝时期</p>
刘秀反复念着这篇奇文。</p>
只感觉身上热血沸腾!</p>
他此时只有一个感觉!</p>
冲进去!</p>
带领诸葛亮打飞曹魏!</p>
不能让老臣的一片忠心付之东流!</p>
似乎感受到了刘秀的蓬勃战意。</p>
天上的天幕微不可查的抖了一下。</p>
……</p>
汉末·献帝时期</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