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第156章 堪比文景之治的元嘉之治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60.第156章 堪比文景之治的元嘉之治,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60. 堪比文景之治的元嘉之治
天幕如同一副水墨缓缓打开。</p>
画中有众生。</p>
阡陌间的百姓有说有笑,远处的孩童们骑着竹子学骑马打仗。</p>
在村口处倚靠着大树的白发老翁,给一群排排坐的幼童讲述着前人的故事。</p>
城镇间,私塾内的飘荡着琅琅读书声。</p>
众生相转眼化作一团浓墨。</p>
墨色晕染开,形成四个大字。</p>
『元嘉之治』</p>
……</p>
“帝性仁厚恭俭,勤于为政,守法而不峻,容物而不弛”。</p>
宋文帝仁爱忠厚,谦恭节俭,遵守法律但不严苛,宽容待人但不溺纵。</p>
以德服人、艰苦朴素、谦虚谨慎、依法治国,这些明君必备品质他一个都不少。</p>
自除去权臣,收回权力后,宋文帝就开始励精图治,躬勤政事,整顿吏治,提倡文化,清理户籍,重视农业生产,减免赋税,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p>
实现了“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的兴盛局面。</p>
使得“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p>
“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p>
被后人誉为“元嘉之治”。</p>
……</p>
大汉·武帝时期</p>
刘彻怔怔的看得出神。</p>
没有战争,没有官苛,</p>
人民安居乐业,休养生息,怡然自乐。</p>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p>
相比于西晋八王以来不停的打打杀杀。</p>
百姓转死沟壑、逃荒要饭、朝不保夕的境况。</p>
这种安定平静的局面更显得难能可贵。</p>
“朕是真想宰了司马家上下啊……”</p>
刘彻悠悠长叹。</p>
一旁的卫子夫和霍去病惊得一身冷汗。</p>
陛下是认真的。</p>
“可惜,师出无名啊。”</p>
霍去病感受到了一股幽幽的视线,但也只能装作不知。</p>
又当贼又当官,这招确实好用。</p>
但也不能常用啊!</p>
……</p>
大规模兴修芍陂、马人陂、六门堰等堤堰。保证水利灌溉。</p>
恢复籍田,劝课农桑。</p>
……</p>
东晋·明帝时期</p>
司马绍迷茫一了一下,随即恍然醒悟!</p>
对啊!还有籍田礼!</p>
自八王之乱之后就少有晋帝干过这事儿了。</p>
都忙着当傀儡,让别人抢地盘、打内战、守边疆。</p>
正好,现在可以劝率天下臣民好生从事农桑了!</p>
……</p>
“凡欲附农,而种粮匮乏者,并加给贷。”</p>
“凡诸州郡,皆令尽勤地利,劝导播殖,蚕桑麻棨,各尽其方,不得但奉行公文而已。”</p>
等等惠农政策层出不穷。</p>
公元427年,宋文帝“立钱署,铸四铢钱”消灭了假钱私铸现象。</p>
也因此,创造出了“按月分俸”。</p>
每个月发一次工资,这是中国最早的月薪制度。</p>
在这里感谢一下宋文帝吧,要不是宋文帝,我们今天是不是一年领一回工资也说不准。</p>
……</p>
东晋·安帝时期</p>
刘裕惊愕的看着天幕。</p>
这小子这么厉害吗?</p>
干内政有一手啊!</p>
等等!</p>
刘裕眼珠子一转,开口道:</p>
“来人!”</p>
殿外一位将领进入殿内,躬身行礼。</p>
“去追上王弘,告诉他让冠军将军当他的副手。”</p>
……</p>
刘宋·文帝时期</p>
“哈哈哈哈!”</p>
刘义隆放声大笑。</p>
“真是有趣!原来朕后来的影响这么大吗?”</p>
“哈哈哈哈!”……</p>
大明·崇祯时期</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