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0章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太宗皇帝当之无愧的成了大唐的中流砥柱。</p>
大唐的每一个危急时刻和重大的转折点。</p>
几乎都是太宗皇帝挺身而出、力挽狂澜!</p>
全靠太宗皇帝,才使得初生的大唐能顺利的一统天下。</p>
李忱暗自腹诽。</p>
开创大唐固然是高祖的功劳。</p>
但是开疆拓土、统一天下的首功之人。</p>
非太宗皇帝莫属!</p>
……</p>
【十一月,李世民趁黄河结冰率大军自龙门踏冰西渡,进驻柏壁,与宋金刚对峙。】</p>
【当时,河东各州县先是被裴寂的坚壁清野给焚毁了一遍,又饱受刘武周军队的战乱劫掠,百姓全部逃入城邑。】</p>
【村落荒芜、仓廪空虚,唐军无从征收粮草,驻扎一段时间后开始断粮。】</p>
【李世民向四方发布文告,远近藏匿起来的百姓听说大军元帅是李世民于是纷纷前来归附。】</p>
【李世民花钱向百姓购买粮食,从而缓解了唐军粮荒。】</p>
……</p>
大汉·文帝时期</p>
哪怕是经历过唐朝官员的毁坏,百姓们都不愿意投靠那个刘武周,可见人心在唐。</p>
而立国才一年多就能让百姓如此归附,可见这唐朝是施仁政的。</p>
“这李世民颇有仁义之名。”</p>
刘恒看着说出这话的刘启,一脸惊讶。</p>
“你怎么看出来的?”</p>
刘启无奈的看着又在逗他的阿父。</p>
真是的,搞不懂阿父究竟是故意还是不小心。</p>
弄的我像个傻子一样。</p>
“因为百姓听见是李世民来了才纷纷来投。”</p>
“天幕都说了啊。”</p>
刘恒嘴角一弯。</p>
“啊?原来伱能理解明白啊。”</p>
刘启瞪大眼睛,满脸不可置信!</p>
随后一脸委屈的扭头道:</p>
“阿母!阿父他欺人太甚!”</p>
不理告状的刘启,逗完孩子的刘恒身心舒畅。</p>
傻孩子,你阿母也是朕的人!</p>
……</p>
北周·武帝时期</p>
宇文邕眉头一挑。</p>
众所周不知。</p>
百姓如果能售卖粮食,那说明家里一定库存了许多口粮!</p>
隋朝百姓这么富有吗?</p>
让杨广那么祸祸了一阵,还打了那么多年仗。</p>
手里居然还有粮食可卖?</p>
宇文邕不由看向杨坚。</p>
这人的“开皇之治”的确有些东西。</p>
虽然是在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功业,但干的着实不错。</p>
……</p>
【唐军会断粮,宋金刚同样也会断粮。】</p>
【所以梅开二度!】</p>
【李世民坚守营垒,拒不出战,以此消耗宋金刚的粮食和锐气。】</p>
……</p>
大明·永乐时期</p>
“打仗无非三字,快、准、狠!”</p>
怀里抱着暖炉,朱棣看着天幕。</p>
“什么兵贵神速,出其不意,都是如此。”</p>
“刘武周为什么败?”</p>
朱瞻基听得询问,脱口而出道:</p>
“因为他分不清自己的目标!”</p>
“要么渡河找李渊决战争夺关中。”</p>
“要么坚守太原或马邑,争取河东。”</p>
“但他偏偏选了最要命的一条。”</p>
“和唐军打消耗战,攻守战。”</p>
朱棣转过头上下打量了他一眼。</p>
随即又转回头继续看着天幕。</p>
“理论和分析学的不错。”</p>
“就差点实践了。”</p>
朱瞻基眼前一亮。</p>
“爷爷,你是说?”</p>
朱棣往怀里托了托暖炉。</p>
“你爹那里,你自己搞定。”</p>
“啊?”</p>
“搞不定,一切休提。”</p>
“啊。”</p>
……</p>
【十二月,长安派大将李孝基、独孤怀恩和唐俭率军攻打夏县,宋金刚则派出名将尉迟敬德迎战。】</p>
【尉迟敬德和吕崇茂将唐军打得大败,但在回浍州的途中遇到了李世民派来的秦叔宝和殷开山。】</p>
【双方在美良川展开了大战,秦叔宝率领唐军斩获敌军两千余人。】</p>
【尉迟敬德只得率骑兵退到蒲坂,李世民亲率三千骑兵前来将其击溃,最终只有尉迟敬德只身得以逃脱。】</p>
【又派刘弘基、张纶等人率军进入西河占领张难堡,彻底切断了刘武周的运输粮道。】</p>
【公元620年四月十四,宋金刚因为军中的粮草即将耗尽,率先撤军而去。】</p>
【李世民的打仗风格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p>
【要么待时而动,死活不出战。】</p>
【要么一击毙命,打到你后悔来到这个世上。】</p>
【当宋金刚全线撤退时,李世民立刻亲率数千骑兵死死咬住不放,一日一夜追出了二百余里。】</p>
【期间打了大小二十仗,连战连捷,一直把宋金刚追到了高壁岭。】</p>
……</p>
三更兽·限时登场!</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