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不懂人心
天幕上。</p>
延和殿。</p>
殿外,两列披甲挂胄、执戈佩剑的禁军士卒,从丹墀下直抵正殿门前,甚是森严。</p>
大殿之内已恭立着黑压压的一片朝臣。</p>
一袭雪白细绸宽襟博带袍,一顶玄纱平翅官帽。</p>
赵顼神情严峻,语气平静道:</p>
“王相公,你认识监安上门,郑侠吗。”</p>
王安石出列陈述道:</p>
“禀奏陛下,监安上门郑侠。”</p>
“治平年间进士,原任光州司法参军,秩满后被臣调进京都,曾居臣门下一年。其……”</p>
赵顼突然直言打断王安石的说辞,继续平静道:</p>
“其人品德如何。”</p>
殿内一片安静,陛下的神情无变,但态度已明。</p>
有大事将生!</p>
“回陛下,其人博学慧辨,聪敏多才,精天人感应之论,明阴阳五行之说,常人才智不及。”</p>
“故对变法极表赞同……只是为人……”</p>
“够了!”</p>
赵顼突然怒喝一声站起,剑指殿下,厉声道:</p>
“好一个天人感应!好一个阴阳五行!”</p>
“五行统于阴阳,阴阳统于天!”</p>
“今上天示警,悯我大宋黎庶!”</p>
“现有一物示于众卿观赏!”</p>
说罢,向御座旁的两名侍人挥手示意。</p>
群臣心下不安的盯着那两名宦官。</p>
“哗啦!”</p>
奉旨走到群臣面前的宦官合展开了一幅画卷。</p>
延和殿刹那间成了一座绝无声息的世界。</p>
身被锁械的流民。</p>
饿毙道旁的流民。</p>
举刀断臂的流民。</p>
咬牙切齿的流民。</p>
呼地怨天的流民</p>
扶携塞道的流民。</p>
血泪斑斑的《流民图》闯进了殿内群臣眼帘之中。</p>
……</p>
公元1073年,宋朝干旱不雨长达九个月之久,大量灾民涌向开封等大城市。</p>
宋神宗终日长嗟短叹,旧党人士趁机上疏,请求废除新法。</p>
担任开封安上门监的郑侠是王安石的学生,曾对王安石直言青苗、免役、保甲、市易等法诸多不便,王安石不予回应。</p>
公元1074年四月,郑侠将亲眼所见的流民扶老携幼,充塞道路,身无完衣,吃草根,食树皮的一系列惨状绘成《流民图》,假称急密文书,传到宋神宗手里。</p>
神宗辞相,宋神宗接受了其辞呈,把他任命为知江宁府。</p>
宋神宗又根据王安石临走前的提议,一边将郑侠治罪,一边让韩绛再次出任宰相,吕惠卿由翰林学士升任参知政事。</p>
新法继续执行。</p>
然而吕惠卿权势欲太强,新党内部的权势之争以他为轴心,发生了吕惠卿与曾布之争、与王安石之争、与韩绛之争。</p>
又为了升任宰相,生怕王安石复相,设法陷害王安石。吕惠卿制造郑侠之狱与李士宁之狱,败坏王安石声誉。将其弟弟王安国贬出京师。</p>
公元1075年二月,宋神宗重新任命王安石为宰相。</p>
只用七天时间就从江宁赶回京师的王安石,此时想的已经不是变法了,他只想弄死吕惠卿。</p>
……</p>
{新党、旧党,新党里又划分党派……}</p>
{宋朝再次从新法改革回到纷乱党争的漩涡里。}</p>
{该说不说,王安石与司马光在政见上是不可调和的死对头,常在朝堂上针锋相对,互相辩驳,但两人的友谊尚未破裂。}</p>
{对于王安石的选人用人,司马光一直抱有很大的怀疑。}</p>
{然而就事实而言,在人性判断这方面,也是司马光赢了。}</p>
{荆公不愧拗相公之名,凡是反对他的通通打倒,凡是支持他的通通提拔,他是真不懂人心啊。}</p>
{王安石变法,理论上是正确的可操作的。至少前期王在地方自己用实际行动验证过,有结果。}</p>
{但是到中期,王为了尽快出结果证明这个方法正确,错误用人根本就没有培养出坚定自己理念的一批人才。后期完全变成了党争,已经脱离变法了。}</p>
{所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真正的原因,真的很难说。各种不利因素都有}</p>
{所以大家视野开阔一点,别局限于高中的知识啊(狗头)}</p>
……</p>
王安石的再次拜相使得变法派内部关系趋于恶化。</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