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乍一看还是个中兴之主呢!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2章 乍一看还是个中兴之主呢!,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乍一看还是个中兴之主呢!
大汉·文帝时期</p>
刘恒紧皱眉头。</p>
“后世子孙如此强烈的不满……还真是少见。”</p>
刘启揉了揉眼睛,惊愕不已!</p>
“能够力压杨广胡亥?这人究竟是干了什么?”</p>
一旁的窦漪房揉着额头,带着几分猜测。</p>
“两人的共同处是民变、亡国。”</p>
“这人肯定是亡国之君了。”</p>
“不同点在于一个是荒唐无度而亡国,一个是能力配不上野心而亡国。”</p>
“这宋朝有燕云之患……待礼而观之际能请假出宫可见其轻挑无礼……”</p>
“恐怕是一边吃喝玩乐,一边好大喜功。”</p>
“内外动乱而至灭亡吧。”</p>
刘启想了想。</p>
“阿母言之有理,哲宗留了下平稳之局。”</p>
“唯有将此局前功尽弃才能让后人这般厌恶!”</p>
刘恒一言不发,只是静静看着天幕。</p>
……</p>
宋徽宗即位后,惇做宰相后,断章取义地摘录这些上书,凭只言片语来整治上书者,搞得上书者怨声载道。</p>
宋徽宗为了解除人们的顾虑,索性下令撤销了这个专门从事罗织的编类臣僚章疏局,这是一个极为开明、大受欢迎的举措。</p>
……</p>
刘宋。</p>
刘裕看着这道诏书和其行事风格,大体明白了这是个什么皇帝。</p>
“什么也不懂,但是肯问。”</p>
“所以这是个前明后暗的人物?”</p>
……</p>
南齐。</p>
萧道成带着几分疑惑。</p>
“这也算是虚心纳谏了,整顿朝纲。”</p>
“奇怪,大宋大臣虽然性格急躁喜欢出言不逊。”</p>
“但他们也没有害大宋之心。”</p>
“这徽宗既然虚心纳谏怎么还纳亡国了?”</p>
一旁的萧赜想了想,不确定道:</p>
“可能是活得久了?然后变态了?”</p>
萧道成不由想到萧衍和李隆基。</p>
……</p>
四月,韩忠彦升任右相,文彦博、司马光等元祐党三十三人恢复名位。</p>
九月,六十七岁宰相章惇被罢相,先被贬为岭南雷州司户,后又被贬为舒州团练副使,最后死于任上。</p>
其提拔的蔡京兄弟二人也成为众矢之的,被贬黜出了京城。</p>
宋徽宗将被贬到永州的老宰相范纯仁请回汴京,但范纯仁已经双目失明,风烛残年。</p>
宋徽宗不得已让他颐养天年。</p>
十月,右相韩忠彦升任左相,拥立宋徽宗的知枢密院事曾布升为右相。</p>
因韩忠彦与元祐党人解锢,新法旧法之争开始扩大。</p>
……</p>
大唐。</p>
李渊一脸烦躁。</p>
“十几年了,变法,反变法。”</p>
“没完没了!”</p>
李世民叹口气。</p>
“变来变去还在接受范围之内。”</p>
“只要是保持初心就好。”</p>
“但看他们动辄党锢,贬任至死。”</p>
“这党争已是对人不对事。”</p>
一旁的李建成接过话头。</p>
“就怕所任非人,那新法就成了敛财的恶法了。”</p>
李渊与李世民看向李建成。</p>
李建成也突然反应过来,无奈笑道:</p>
щшш ★т ta n ★c o</p>
“是了,看来这也是他亡国的一部分了。”</p>
……</p>
大唐·玄宗时期</p>
李隆基理了理衣袖,不屑道:</p>
“哼,依朕看啊,这些喜好议论朝政之人,就是因郁郁不得志才故意挑起党争!”</p>
“以此作为自己进身之阶!”</p>
“赞成熙宁、元丰变法的就称誉熙宁、元丰时期的大臣。”</p>
“以元祐为非者则指斥元祐之士。”</p>
“他们心里哪里是为国家着想?不过是泄私愤以售其奸罢了!”</p>
……</p>
天幕上。</p>
赵佶看着那一张纸条上的字迹,不由动容。</p>
『臣年老体衰,病瘥不愈,不能面见陛下,望陛下恕罪。』</p>
『缠绵病榻,又闻元祐、绍圣之争,臣恐矣。』</p>
『请天子莫理会朋党之争,应察某人是否正直,从而披抉幽隐,发现人才。』</p>
『不偏不倚,唯公用人』</p>
画面一转。</p>
垂拱殿。</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