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走钢丝的朱元璋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7章 走钢丝的朱元璋,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走钢丝的朱元璋
走钢丝的朱元璋</p>
【洪武盛世这个奇迹又是怎么实现的呢?】</p></p>
【其实这个方法的核心基本是一脉相承。】</p></p>
【简单说就是四个字:休养生息】</p></p>
【就像诏书里说得那样“轻摇薄敛,阜富与民。”】</p></p>
【但大量劳动力的减损和土地荒芜,仅靠轻徭薄赋的自然恢复更是远远不够。】</p></p>
【朱元璋把目光放到了“休养生息”的创始人汉高祖刘邦身上。】</p></p>
【他要摸汉高祖过河了。】</p></p>
……</p></p>
天幕上。</p></p>
大明疆域照着颜色划分着几块区域。</p></p>
其中江西、江东、山西三块地方是一片深红色。</p></p>
其余等地则是一片淡红。</p></p>
『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p></p>
金字飘过。</p></p>
下一瞬,无数条红色箭头向着天南海北发散而去。</p></p>
『洪武移民』</p></p>
……</p></p>
【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令迁苏、松、嘉、湖、杭无田农民四千余户去临濠。】</p></p>
【徙江南民四十万于凤阳,迁山西泽、潞二州无田农民于河北、山东、河南一带。】</p></p>
【下令将北方郡县近城的荒地分给无田的乡民耕种】</p></p>
【“户率十五亩,又给地二亩与之种蔬,有余力者不限顷亩,皆免三年租税”】</p></p>
【规定陕西、河南、山东、北平等布政司及凤阳、淮安、扬州、庐州等府,允许农民尽力垦荒,官府不得征税。】</p></p>
……</p></p>
大汉。</p></p>
刘邦可真是既惊又喜。</p></p>
惊其迁民之多不怕民反吗?</p></p>
“乃公真是功高莫测啊。”</p></p>
“高这个谥号真是太符合乃公了!”</p></p>
“乃公决定了!”</p></p>
“朕要奖赏萧何!”</p></p>
“就奖励他还童驻颜!”</p></p>
吕雉收了收受惊的心神,白了他一眼。</p></p>
早就决定好的事,非得要人承情。</p></p>
碰到你他可真是“幸运”</p></p>
刘盈笑呵呵道:</p></p>
“好啊好啊,那天还看到丞相累的捶腰呢。”</p></p>
“他纳妾了?!”</p></p>
吕雉、刘盈、小刘恒。</p></p>
您可当个人吧!</p></p>
……</p></p>
【东至辽东,北至内蒙,西至甘肃,南至云南。】</p></p>
【覆盖范围之广,可称历史之最。】</p></p>
【至于移民的次数和规模,放在古代交通条件下,可以说庞大到恐怖】</p></p>
【从明朝开国前,迁移苏州百姓到凤阳开荒算起】</p></p>
【朱元璋在位时期,仅记录的大规模移民就有十三次之多。】</p></p>
【前后迁移的人口,有数字可考的,加起来有一百六十万。】</p></p>
【而据考究,真正的数字很可能突破三百万人。】</p></p>
【这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人口迁徙。】</p></p>
……</p></p>
{明朝这场规模更加空前的迁移运动居然未曾酿成类似前代的变乱?}</p></p>
……</p></p>
大秦。</p></p>
嬴政面无表情的看着天幕。</p></p>
“呵,摸汉高祖过河哈。”</p></p>
“迁徙百姓而民不乱哈。”</p></p>
刘邦摸了摸额头滑落的汗,向旁边扫了一眼。</p></p>
萧何顿时了解了。</p></p>
然后埋头于竹牍,华丽无视。</p></p>
刘邦恨的咬牙,强笑道:</p></p>
“哈哈……臣突然想起,陛下也曾因拿下河套之地而迁百姓于河套。”</p></p>
“果然,大秦是无处不在的!”</p></p>
嬴政轻飘飘的瞥他一眼。</p></p>
“寡人还得谢谢你把秦制深入人心至此呗。”</p></p>
“……”</p></p>
去死吧你!</p></p>
“陛下统一天下,秦制自印人心。”</p></p>
……</p></p>
“没那么简单。”</p></p>
刘启怎么也是受过文帝熏陶的。</p></p>
免税、给粮、给种。</p></p>
这三条政策可以惠民可以养民。</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