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大明的钱去哪了?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69章 大明的钱去哪了?,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三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私盐也逐渐泛滥,相较于官盐更显得物美价廉,导致官盐滞销。】</p></p>
【四是朱棣在开中的同时,又实行了户口食盐制,也就是为了减少纸币滥发的问题,而向百姓征收纸钞,分发食盐。】【这等于变相减少了盐商的销售市场。】</p></p>
【在这种种情况下,民间商人对“开中”的兴趣越来越淡。】</p></p>
……</p></p>
季汉。</p></p>
刘备也是看不懂。</p></p>
“怎么好好的东西,总能搞成一地鸡毛呢?”</p></p>
“这明朝从根子上就不对。”</p></p>
“朱元璋定下的东西太多,偏偏路子又窄。”</p></p>
“后人要在一条不能扩修的窄路里挪移翻腾避开陷阱。”</p></p>
“时不时还要为了避开陷阱而搭建些工具。”</p></p>
“这路可不就是越走越窄,越走越难。”</p></p>
“明朝的问题,比宋朝都大啊。”</p></p>
“宋朝是尊文抑武,但最起码还是有一个尊字的。”</p></p>
“所以宋朝士大夫的想法和作为虽有些不着实际,但依然有为君略效犬马之劳的想法。”</p></p>
“明朝则不同,一开始就没把文官当人看。”</p></p>
“土木之变,勋贵又被一网打尽。”</p></p>
“于谦、王越,无不说明皇帝的刻薄寡恩。”</p></p>
“坐左不尊,立右不敬。”</p></p>
“大明文武的心就不在大明上,能奈之何?”</p></p>
“坐中位的,永远是拉一帮打一帮。”</p></p>
“哪有自己与所有人对立的?”</p></p>
“大明皇帝才是真的孤家寡人。”</p></p>
刘备与曹操微微侧目。</p></p>
随后对视一眼。</p></p>
这人也不是一无是处。</p></p>
……</p></p>
【公元1491年,弘治四年,因为巴图孟克的入侵,边关需要更多的粮食,朝堂特批了一定额度的“开中”来给军队发粮,但是却没有足够的粮食运过来卖给军队。】</p></p>
【这反映出开中法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急须改革。】</p></p>
【因为开中法一直是户部管着的,改革措施也交由户部研究。】</p></p>
【户部尚书叶淇就提出一个改革建议:改“运粮开中”为“纳银开中”。】</p></p>
【也就是商人不用运粮食到边关了,改为直接交银子到户部,户部收到银子以后直接给商人盐引。】</p></p>
【然后再用这些银子来向边关运粮,这样商人参与的积极性就能大大提高。】</p></p>
【这个建议得到了采纳,并很快付诸实行。】</p></p>
【一年之内,户部管理的国库收入增加了一百万两白银。】</p></p>
【当时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粮食,真正的银子才两百万两。国库收入一下就增加了一百万两,可以说是暴增。】</p></p>
【也由此,朝廷每年增获白银数十万两。】</p></p>
【但是边镇商屯逐渐废弃,开中法趋于崩坏。】</p></p>
……</p></p>
大隋。</p></p>
杨坚眼角跳动。</p></p>
“你还暴增……”</p></p>
“你离暴死不远了……”</p></p>
你户部进账有毛用啊!?</p></p>
难道建立一个机构去发粮?</p></p>
你不还是发银子让他们自己买吗?</p></p>
但十两银子发下去到边境以后。</p></p>
独孤伽罗是大族出身,对一些事情她心知肚明。</p></p>
要解决商人不愿意参与开中的困境,方法很容易想出来。</p></p>
可以改变粮和盐引的兑换比例,比如以前运一石米到大同可以换一引盐,那么以后可以换一点五的引盐。</p></p>
或者是打击盐场贪腐,对不能如期交盐的盐场官员进行处罚。</p></p>
还可以禁止权贵从特殊渠道搞到盐引等。</p></p>
这些做法都是“对症下药”。</p></p>
但这些措施他都不提,偏偏提了一个只对商人有利而对边境粮食保障不利的改革建议。</p></p>
……</p></p>
……</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