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康熙亲征噶尔丹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2章 康熙亲征噶尔丹,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康熙亲征噶尔丹
天幕上。</p>
头戴红顶朝冠,身穿九龙金袍。</p>
康熙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环视朝下众臣。</p>
随后自金銮宝座上稳稳站起来。</p>
声如洪钟般,厉言道:</p>
“噶尔丹叛匪两次大败清军,气焰无比嚣张!”</p>
“叛匪一日不灭,朕便一日不安!”</p>
“此次平叛,朕当亲征。”</p>
“任何人,不得劝阻!”</p>
……</p>
在《尼布楚条约》订立之时,外蒙古已被来自新疆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汗侵占。</p>
因此之故,中、俄两国的边界划到尼布楚为止,尼布楚以西,有关外蒙古与西伯利亚之间的界线,并未谈到。</p>
当时居住于外蒙古的蒙古人,分为三个部。</p>
东边是车臣汗部,西边是札萨克图汗部,中间是土谢图汗部。</p>
三个汗部的汗,均是元太祖十六世孙格勒森札札赉尔珲的苗裔,统称为“漠北喀尔喀”。</p>
在热河的东部,也有喀尔喀,分为左、右两翼。</p>
居住于新疆北部的蒙古人,在元朝被分为四个卫拉特。</p>
准噶尔在今日的伊犁一带,和硕特在乌鲁木齐一带,杜尔伯特在承化一带,土尔扈特在塔城附近的雅尔一带。</p>
明朝的官方文书,称卫拉特为“瓦剌”。清朝的官方文书,称卫拉特为“厄鲁特”或“额鲁特”。</p>
在四个卫拉特之中,准噶尔最强。</p>
……</p>
大唐·德宗时期</p>
李适望着西北之地,愁眉不展。</p>
“你说,若是没有安史之乱。”</p>
“西域之地是不是也能像江南一样,尽归中原?”</p>
长须飘飘的李泌沉默片刻后,轻声道:</p>
“陛下,这种假设毫无意义。”</p>
“从吴越之国到鱼米之乡。”</p>
“江南历经千年开发,且一直在中原腹地之下,风吹草动皆入耳目。”</p>
“而西域之地,绵延万里,外接诸国……”</p>
“若不迁民封土,就算拿下来也是壁里安柱,不得长久。”</p>
李适看着天幕,一时不再言语。</p>
“罢了。”</p>
“先守好大唐这中原腹地吧。”</p>
……</p>
明朝末年,准噶尔逼迫土尔扈特部迁走到俄国境内伏尔加河流域。</p>
康熙年间,准噶尔部又出了一位很有能力的首领噶尔丹。</p>
他吞并和硕特与杜尔伯特,统一了新疆北部,又服属新疆南部的喀什噶尔、叶尔羌等伊斯兰教部落。</p>
到了康熙二十七年,他利用札萨克图汗部与土谢图汗部的“内讧”,领了三万骑兵,帮札部打土部。</p>
他打败了土部,也占领了札部,又侵入了车臣汗部。</p>
于是,他在事实上成为跨有外蒙古与新疆的大霸主,一如当年努尔哈赤之崛起于辽东一般。</p>
康熙看透这个威胁,恰好三个“漠北喀尔喀”汗部的汗与臣民集体逃难,逃到沙漠的南边来,人数有几十万。康熙对他们表示欢迎,把他们安置在苏尼特各旗之地。</p>
康熙二十九年(1690)五月,噶尔丹带兵四万,沿着克鲁伦河下游行军,渡过乌尔扎河,扬言借兵俄罗斯,一同灭掉喀尔喀。</p>
康熙立即致书俄国沙皇,质问道:“噶尔丹扬言和你们会兵,共同入侵喀尔喀。喀尔喀已经归顺了我大清,如果误信了谣言,这可是违背誓言重新开启兵祸了,希望你们尽快停止这种可能导致两国纷争的行动。”</p>
因为之前两次雅克萨之战的惨败,让沙皇收到康熙的警告后只好收敛,不敢出兵。</p>
……</p>
大宋·孝宗时期</p>
赵眘带着几分羡慕,感叹着:</p>
“一纸书信而定。”</p>
“大宋要是有那么威风该多好啊。”</p>
到目前为止,朝廷上下开始一阵反思风暴。</p>
就明朝的例子实在让经历过奇耻大辱的南宋朝廷开始反思硬守着祖宗之法不动,是不是正确的。</p>
而答案也很明确了。</p>
所以,在岳飞出征之前,他给岳飞加了一个平章军国事,同时有先斩后奏之权,朝廷上下无一人反对。</p>
虽然也有几分是看着岳飞忠义的份上,但终究是个好的改变。</p>
“希望……一切顺利。”</p>
赵眘扶着身前的白玉凭栏。</p>
想着率兵而出的岳飞。</p>
这一次,将不会再有人扯他后腿了。</p>
……</p>
但即使没有沙皇赞助,噶尔丹也绝不会放弃军事计划。</p>
六月,噶尔丹沿着格尔格河进军,来到乌尔会河畔。</p>
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带着军队紧紧跟随噶尔丹,阿喇尼的任务是监视噶尔丹,康熙一再叮嘱阿喇尼千万不要和噶尔丹正面冲突,等各路兵马聚集以后再前后夹击。</p>
不过,阿喇尼没有遵守康熙的指示,后续部队还没到来之时,他就向噶尔丹发动了进攻。</p>
阿喇尼派遣了两百个蒙古武士偷袭敌人的前锋部队,然后派五百个喀尔喀人骚扰敌人护送牲口和辎重的队伍。</p>
但这些人再看到敌人的牲口和辎重后,争先恐后地抢夺,军纪一片混乱。</p>
看到部队一片混乱,阿喇尼下令撤军,可惜部队已经混乱,不听使唤。</p>
噶尔丹立即将部队分成两翼,布阵等待敌人。</p>
阿喇尼派遣清军进攻,噶尔丹让部队齐发火器。清军惊恐之下,连连败退。</p>
接着,噶尔丹兵分两路夹击清军,清军溃不成军。阿喇尼擅自出战让康熙很愤怒,革去他的议政头衔,并降四级。</p>
……</p>
{撒钱大法的含金量还在上升!}</p>
{所以说,抓好军纪问题,就先赢了百分之三十了。}</p>
{话说这种计谋真是屡试不爽啊,从曹操打袁绍的时候就用。}</p>
{然后几乎历朝历代都有人在这上面吃亏。}</p>
{没办法,那时候去当兵的都穷,都是为了吃饱和有钱,像戚家军那种才是少数。}</p>
{以兵将为荣的,也就西汉与大唐两朝,其余时期不提也罢。}</p>
……</p>
季汉。</p>
与诸葛亮商量一阵,刘备还是决定推行戚家军的那种练兵方式。</p>
“主公可曾想好?”</p>
诸葛亮带着几分忧意道:</p>
“此事非同小可。”</p>
“世家大族不会干看着这种护国之军成形。”</p>
刘备也不避讳殿内众人,直白道:</p>
“宋明何以忌讳武将,唯五代之事,兵将逞凶。”</p>
“明为兵,实为匪!”</p>
“若能在天下人心中立起将士为忠的信念,又何愁宋明之事呢?”</p>
“天下百姓安能不得欣欣乐哉?”</p>
“兵对外,不对内。”</p>
“世家大族又有何惧之?”</p>
刘备看向殿内众人,朗声道:</p>
“备与诸君同力一心。”</p>
“又何不能再现文景之世呢!”</p>
其余人不提,曹与孙的两方人马陷入一阵沉默。</p>
“我始知,姜维为何不见其面而尽其忠了。”</p>
孙权将爵中之酒一饮而尽。</p>
“他真像个傻子。”</p>
曹操摸着酒爵,低声道:</p>
“是啊,傻子……所以刘禅是他亲儿子……”</p>
“仁义……”</p>
真的有人会将仁义付之行动?</p>
……</p>
七月,噶尔丹挺军深入乌珠穆沁。</p>
康熙命令哥哥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儿子胤禔为副将军,从古北口出发。</p>
和硕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和硕简亲王雅布、多罗信郡王鄂札为副将军,从喜峰口出发。</p>
康熙自己,则率领中路军,亲自征讨噶尔丹。</p>
……</p>
大唐。</p>
李世民望着那说出御驾亲征四字的康熙,心中触动,有感而发:</p>
“简看其军事,指挥和经历的战争也堪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p>
“但这一仗却依然要御驾亲征。”</p>
“可见对待兵事不应有一丝一毫的懈怠。”</p>
“此乃以明为镜啊。”</p>
一旁的李承干看着手里的折子,平静道:</p>
“别试探了阿耶。”</p>
“就算我同意,魏侍中那里也过不去。”</p>
“就算魏侍中那里过得去,朝中武将那里也过不去。”</p>
“你给他们留点上升空间吧。”</p>
李世民眉头一皱,横了他一眼,捻着胡须道:</p>
“什么乱七八糟的。”</p>
“朕是有感其天份罢了,何时说过朕要亲征?”</p>
“朕没说过,别乱说。”</p>
长孙皇后笑着看了一眼这边,继续绣着手中丝帕。</p>
李承干则头也不抬的继续看着折子。</p>
李世民扭头看天,一脸可惜。</p>
还上升空间……上升空间……</p>
李世民突然灵光一闪!</p>
对吐蕃也是灭国之战吧?</p>
得想办法暗示一下药师!</p>
这么大的功劳,朕想出门走一眼也是合情合理的吧?</p>
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扬。</p>
走出门后,那就可由不得你们了!</p>
……</p>
大唐·玄宗时期</p>
李隆基突然扭捏道:</p>
“你说朕……”</p>
李泌立刻打断皇帝的话。</p>
“不可能的陛下,断了这个想法吧陛下。”</p>
“你没太宗那个天赋的陛下。”</p>
“就安心把诸事付与前线大将吧陛下。”</p>
李隆基:……</p>
“嘁……”</p>
“不去就不去!”</p>
“御驾亲征有什么了不起的!”</p>
“小心被活捉啊你!”</p>
……</p>
大明。</p>
朱元璋狠狠撕咬着手里的大红烧肘子!</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