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乾隆功绩金瓶掣签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40章 乾隆功绩金瓶掣签,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乾隆功绩金瓶掣签
清高宗·乾隆</p>
军事成绩:平准噶尔,统一天山北路。</p>
平大小和卓叛乱,定天山南路。</p>
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p>
……</p>
{这个没得说,从1762年起,清朝陆续派遣大批军队进驻新疆。}</p>
{永久驻军的官兵携带家眷,主要来自东北、河北等地的达斡尔族、满族等,我记得佟丫丫的锡伯族也是这时候来的新疆。}</p>
{都是为了保卫祖国、开发边陲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无名人物。}</p>
{嘁,一群封建社会的官兵,提不上什么保卫与开发。}</p>
{有意思,一边提着人民史观,一边鄙视着古代人民。两手都抓啊。}</p>
……</p>
大汉·武帝时期</p>
刘彻看着人民史观四字陷入沉思。</p>
从春秋到左传。</p>
洋洋洒洒的史书中只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p>
人民百姓……</p>
这种论调有点意思。</p>
刘彻来了兴趣。</p>
他准备让明白这种东西的专业人士来告诉告诉他。</p>
什么是史观。</p>
“让太史令司马谈来见朕。”</p>
……</p>
清朝的统一对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大致确定了中国的“秋叶海棠”版图。</p>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把西藏地区纳入中央直接管辖的范围。</p>
乾隆五十三年(1788),廓尔喀人入侵西藏,后被迫撤兵。</p>
清廷随之调整在西藏的防务和与廓尔喀之间的贸易政策。</p>
……</p>
画面越过厚厚的云层,掠过一望无际的白色山原。</p>
一行“蚂蚁”在一片纯白中行驶着。</p>
正值隆冬,冰天雪地。</p>
穿着棉甲的骑兵们迎着狂风,步行牵马。</p>
暴风席卷着雪花,狂乱拍打着一行人。</p>
马蹄踩在雪层上,发出嘎吱嘎吱声。</p>
为首的将军带着面甲,只留出一双眼睛看着前路。</p>
热气和着冷风,将眉毛睫毛变成一片冰色。</p>
但将军的眼睛依旧明亮。</p>
……</p>
乾隆五十六年(1791),廓尔喀兵再次入侵西藏,将扎什伦布寺洗掠一空后,又攻打日喀则宗城堡。</p>
乾隆皇帝派嘉勇公福康安为大将军,率兵入藏。</p>
因军情紧急,乾隆限令福康安昼夜疾行,西宁到西藏的一千八百多公里路程,需四十天到达。</p>
又正值隆冬,冰天雪地,在冰雪高原上急行军很艰苦,但福康安一路或轻骑或步行,如期到达西藏。</p>
经过五个多月的激战,清军收复了全部西藏失地,并于乾隆五十七年六月,翻越喜马拉雅山,攻入廓尔喀境内,清军一路节节胜利,深入境内达三百五十余公里,离其首都阳布(今尼泊尔加德满都)仅数公里。</p>
最后兵临廓尔喀首都加德满都城下。</p>
廓尔喀国王投降,并将掠去的扎什伦布寺部分财物一并送至福康安军前,表示永不敢犯边界,许诺向大清国五年一朝贡。</p>
……</p>
{福康安……有点强过头了吧?}</p>
{乾隆要是汉人皇帝,其实功劳甚至超过最后差点玩崩的汉武帝,终其一朝名将辈出,稳固了四方疆域。}</p>
{乾隆超汉武,哈哈,你咋不说乾隆开天辟地呢?}</p>
{汉武帝勉强把辽东,岭南纳入统治,开拓河套河西,都护西域(注意不是完全实控)。}</p>
{章总真正实控西南,收复实控新疆,漠西蒙古,实控新疆,稳定云南安南边境。两人开拓之功不相上下。}</p>
{但是内政小猪就差了乾隆一头,户口数一直是封建王朝政绩硬指标,小猪玩没了一半,乾隆翻了一倍多。}</p>
{小猪越打其实国库越穷,两代积累打没了,乾隆越打越多,巅峰收入都八千多万两白银了。}</p>
{文化这块这俩都不行。政治上清是封建统治最巅峰,这是时代进步不需要也没必要比。}</p>
{继承人上,昭宣一个短命明君配一个历史级明君,把汉推向了顶峰。}</p>
{嘉庆守成之君道光碰上版本变化麻麻了,这一块可以算小猪赢。}</p>
{综合一看,汉武和乾隆俩人其实一个水平线的。}</p>
{不是说福康安吗?怎么跑两人对比上去?}</p>
{关公战秦琼吗,正常。}</p>
……</p>
大汉·景帝时期</p>
刘启看着天幕里的话,脸色发黑。</p>
他一伸手拍掉小刘彻手中的猪蹄,点着他额头怒其不争道:</p>
“还吃!再骂你呢~”</p>
小刘彻被点的一阵后仰,他抬眼迷茫看着天幕。</p>
好半天才反应过来,随即就是怒不可遏!</p>
“拿我跟乾隆比?!”</p>
“他也配!”</p>
“他可是以满治汉!”</p>
刘启看着他,冷冷道:</p>
“你户口减半。”</p>
小刘彻一噎,又道:</p>
“他可是闭关锁国!”</p>
刘启平静道:</p>
“你户口减半。”</p>
小刘彻脸色涨红,嚷嚷道:</p>
“他盛世空有虚名!”</p>
“你户口减半。”</p>
“我那是被骗了!被骗了!”</p>
小刘彻跳脚大喊着:</p>
“而且阿父你敢不敢换一个!”</p>
刘启冷哼一声,摆了摆袖子。</p>
“你巫蛊之祸。”</p>
小刘彻:……</p>
他弯腰捡起掉落的猪蹄,拍了拍灰,啃了一口。</p>
我还是老老实实啃猪蹄吧。</p>
……</p>
{生封贝子,死追郡王,他的一生宛若流星,异常璀璨却又短暂。}</p>
{傅恒、福康安父子简直就是天赐乾隆上柱国。}</p>
{更有野史传说,福康安是乾隆私通傅恒之妻瓜尔佳氏生的私生子,福康安长相英俊更兼文武全才,难得的是生于大富大贵之家不做纨绔子弟。一生为乾隆朝东征西讨战功卓著。}</p>
{清朝时期没有任何史料(包括野史笔记乃至于小说)有说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所有类似的史料都是在民国以后出现的,所以只是幻想罢了。}</p>
{黄一农教授研究说乾隆之所以把福康安接到宫里养大,可能是因为当时乾隆的舒妃刚刚丧子,而舒妃正是福康安的亲姨,为了缓解舒妃的丧子之痛,所以乾隆才把福康安接进宫去。}</p>
{黄教授也只是说可能,没有笃定。}</p>
{而且在宫禁森严的封建时代,一个给太监撒规矩草的专制主义帝王,为什么要把外姓子侄放到禁宫里养大?}</p>
{但凡有点历史辩证能力的都不会说没问题。再者,乾隆的风流好色正史野史不绝于书,你凭什么那么肯定?}</p>
{清朝的断代史料你全部研读完了吗?你凭什么觉得自己的思路就一定是对的?}</p>
{又来……又吵……}</p>
{快进快进!}</p>
……</p>
大汉。</p>
刘邦看着天幕上被一大群“快进”二字淹没了的争论,遗憾地咂了咂嘴。</p>
“多有意思啊……”</p>
“乃公还没看够呢……”</p>
吕雉嘴角一翘。</p>
“哦?喜欢野史?”</p>
“那说你三踹盈儿你生什么气啊?”</p>
刘邦头一扬,理直气壮道:</p>
“因为乃公不喜欢别人说乃公的野史!”</p>
“也讨厌别人不让乃公看别人的野史!”</p>
“话说……你猜这人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p>
吕雉才懒得猜这种狗屁倒灶的事,白了他一眼没说话。</p>
刘邦则自顾自的念叨着:</p>
“乃公猜大概是不可能的。”</p>
“这老家伙天天去缅怀富察皇后。”</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