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雨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3章 眼药水,剑走偏锋的大明,郁雨竹,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潘筠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p>
“师兄,你一般都蒸什么毒药?”</p>
王费隐:“那可多了,穿肠烂肚的,三步之内必死的,还有烧脑子,让人变傻子的。”</p>
潘筠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大师兄,这些毒药你要给谁用啊?”</p>
“给妖魔啊,给你师兄师姐和师侄们防身所用,”王费隐道:“打不过就下药,本事不够毒药凑,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p>
潘筠:“这世上妖魔很多吗?”</p>
“不多,但你修道,总会碰见的。”</p>
潘筠:“少的话,概率应该很小吧,为什么一定会碰见?”</p>
“因为你们会道法啊,”王费隐道:“捕快总能遇见不平事,仵作总会看到尸体,这也是一种规则。”</p>
“那是因为工作职责吧?”</p>
王费隐:“你是道士,还是会道法的道士,降妖除魔也是你天然的职责。”</p>
潘筠若有所思,“这样吗?”</p>
王费隐教她控火,“这眼药水不能用大火,也不能用小火。”</p>
“小火蒸发不出来,大火,虽有水缓释,但火太大了,还是会让药水火气上涌,坏了它的功效。”王费隐道:“要知道,火也是一味药材,蒸笼所用的材料也是。”</p>
“由此延伸出来,我们炼丹也是如此,火很重要,炼丹炉也很重要。”王费隐道:“好的炼丹炉,合适的火,成丹的几率也更大,药的效果也更好。”</p>
潘筠一一记下。</p>
秋收结束之后,整个三清山都进入了学习季,王璁沉浸在修炼和学习中,他已经决定明年六月去广信府考试。</p>
他有且只有这一次机会,错过了这一次,再考,他就要挨板子了。</p>
王璁一点也不想挨板子,所以他每日天未亮就起床,做早课,习武,修炼,天亮之后开始看书,中午休息一下,下午给他们上半个时辰的课程,然后继续去自己读书。</p>
没错,大师侄除了要忙自己的考试,还要教他们读书呢。</p>
主要学的就是经史子集,他教书不像山下的先生,从《三字经》《论语》之类的学起,他上来就教他们《史记》,还说,“我们又不去考科举,没必要按部就班的去读儒家的那些三书五经。”</p>
他道:“我们要知道的是我们从哪儿来,所以要学史。”</p>
学史,就从最简单的《史记》开始。</p>
不错,大师侄认为《史记》是最简单的史书了,还说,“不可尽信,只略读一读,知道在读书人眼中普遍认为的历史是怎样的就可以了,要想了解真正的历史,且有得研究呢。”</p>
潘筠都心疼他,扭头问比较闲的陶季,“三师兄,你不能代大师侄教我们吗?”</p>
陶季道:“我?你不知道这是他拿来放松的吗?小师妹,你心也太狠了,你大师侄一天也就这会儿能休息半个时辰。”</p>
潘筠惊讶极了,“这是放松?”</p>
“是啊,你去看看他现在看的东西,给你们讲一讲《史记》就相当于临睡前给你们讲个故事那么简单,不是放松是什么?”</p>
陶季指着一脸苦色的陶岩柏道:“知道他为何只能学一些粗浅的医术,将来下山去当大夫,不能一起修道吗?”</p>
潘筠:“为什么?”</p>
“因为他连读《史记》都要用心才能读明白。”</p>
潘筠沉默。</p>
陶季:“你读《史记》辛苦吗?”</p>
潘筠辛苦,“听故事而已,有何辛苦的?”</p>
“是啊,听故事而已,有何辛苦的?”陶季看向陶岩柏。</p>
陶岩柏要哭了,“三师叔……”</p>
陶季哼哼道:“等翻过年你们还要学《春秋》,学《周易》,学《资治通鉴》,会更难的。”</p>
潘筠:“《资治通鉴》比《史记》难吗?”</p>
陶季意味深长的道:“虽然都是讲故事,但《资治通鉴》的故事比《史记》晚啊,后人看过前人走过的路后再做的事,可比前人发生的事丰富多了,你要懂得透过故事,看到暗藏在背后的角逐,读懂真正的故事,那就难了。”</p>
潘筠沉默。</p>
陶季伸手拍了拍潘筠道:“不容易吧?但修道,就是要看本质,看透人的本质,事物的本质,这个世界的本质,和宇宙的本质。”</p>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思考这两句话,《道德经》之后的五千文都在阐述这个道理。”</p>
陶季起身,拍了拍手道:“反正我想了这么多年也没琢磨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只能靠你们了。”</p>
今天的幸运数字是尾号为1的数字</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