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666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章 自尽而亡,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兰兰666,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没错,这家伙的确有几分本事,自今年起便与皇太极对峙至亡国17年,即1644年。

或许皇太极也意识到这人难以对付,是个人才,于是采取怀柔政策试图招降。

大明上下数千忠臣随国共存亡,唯独此人投降了。

如果他能拼死守住锦州,历史走向也许截然不同。

许多人称洪承畴为汉奸,确实,他对大明最大的贡献不过是守了四年的城池。

但他本可以做得更多,却因立场不坚,丢失了初心。

尽管心有不甘,朱慈烺也无计可施。

他总不能跑到亡国面前告状,说洪承畴几年后会投降,让他提前撤职。

若真这么做,亡国可能真的会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戚家军现在何处?”朱慈烺丝毫不觉寒冷,反倒惦记起自己的军队。

“殿下放心,您的五千神机营和一千亲兵都在城外驻扎,他们可是这些年唯一取得大胜的部队,估计陛下也会有所奖赏。”曹彰答道。

“如此甚好。”朱慈烺微笑回应,看来父皇还是疼爱他的。

否则,神机营早就该归队了。

这意味着,未来的神机营,将是他麾下的力量。

“殿下,夜已深。”曹彰有些担忧地说道。

\"睡吧睡吧,你也不用伺候我了,去找别人伺候吧。\"朱慈烺摆摆手,回到自己的房间。

曹彰跟在他身边从不间断,也该让他这个小太监休息一下了。

朱慈烺内心深处并未完全融入作为封建王朝太子的身份,他骨子里还是那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

曹彰在他六岁时就跟随他,至今从未离开,两人可以说是一起长大的伙伴。

曹彰如此关心他,他又怎能不关心曹彰?

一夜平静,朱慈烺睡得香甜。

次日黎明前,在朱慈烺看不到的地方,大小官员已等候在宫门外准备早朝。

早朝是每日例行的政治会议。

寅时末,宫门开启。

一群大小官员依次进入,其中范复粹尤为突出,因为他步伐坚定,气势十足。

当众人抵达奉天门时,都规规矩矩地站立在那里。

普通的早朝不会进入大殿内,只有在祭祖、登基、贺礼、节日或像上个月李自成攻陷洛阳这样的大事时,才会举行大朝会。

早朝属于小型会议,通常在露天进行,称为御门听政。

然而,今天的这场小型朝会对亡国来说绝非轻松之事。

以往,这类朝会朱慈烺都会站在拐角处。

今日朱慈烺未至,范复粹颇感疑惑。

不过,朱慈烺是否到场并不影响他今日的计划。

仪式结束后,众官开始宣读奏疏。

越听,亡国的脸色愈发凝重。

奏疏的内容大多涉及灾荒、瘟疫、天灾、人祸!

没有一件是好消息,除了这四大主题,还有一项是战争。

不是李自成就是建州军,还有那些蒙古部落,时常*扰边境,令人头疼不已。

终于轮到范复粹,他走上前展开奏疏开始控诉:

\"陛下,微臣要弹劾当今太子。太子虽有守卫开封之功,但这并非他一人之力,而是全城将士共同努力的结果。

而且微臣听说,太子在开封屠戮官员十余人,手段残忍,生活奢侈,在开封更是过着最豪华的生活。\"

太子不仅怂恿军中主帅杀害神机营士卒,还对大理寺寺卿之子下手,最令人愤慨的是,他在圣旨下达前便处死了罪臣赵国公。这种公然无视圣上的举动,暴露了太子目无法纪、骄纵放肆、随心所欲的性格。臣恳请严惩!

此言一出,大理寺寺卿已伏地痛哭:“恳请圣上为犬子主持公道!”

众人皆按惯例诵读奏章,唯独范复粹是来控诉的,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

其实,亡国听罢这些,表面平静如水,心中怒火难抑。

不错,他所指责的,确是太子所为。然而,他对太子为何这样做却只字未提。

于是,亡国直截了当地问:“爱卿可知太子为何如此行事?是否查明缘由?”

“未曾详查,但无论原委,此等行为已然轻慢圣意,失了仁德之心,怎能成为一代贤君?太子必须接受惩戒!”

范复粹继续振振有词。

这时,周延儒上前说道:“陛下,臣知晓太子此举背后的原因,臣以为不应责罚,而应褒奖。”

范复粹料到此人必会反驳,遂冷笑一声:“不知太傅有何高见?太子如此滥杀无辜,对大明是福是祸?”

“依臣所闻,太子杀大理寺寺卿之子,因对方击鼓三次后才整队,且态度狂妄,当众顶撞主帅。当时正值战时,这般行径,难道不该处置?

至于说太子奢侈跋扈,更是无稽之谈。按照规矩,太子的衣食住行皆是最高等级,但他并未沉溺其中,反而亲赴城头督战。这一行动的风险暂且不论,你们难道都忘了,太子独自斩杀敌方三名将领,击溃李自成先锋部队的事迹了吗?

若非太子挺身而出,开封早已沦陷。可以说,此乃太子与将士合力的结果,但太子无疑是首功!”

这话意在指出,范复粹只盯着太子的缺点,却忽略了他诸多功绩,分明是刻意找茬。

但范复粹坚持认为,太子擅杀无辜的行为不可取。

于是,两人争论起来。

“够了!都给朕闭嘴!此事留待日后定夺。还有别的奏报吗?”

亡国有些倦意,只想快些结束议事回宫休息。

“陛下,臣尚有要事禀报!”周延儒立刻说道。

“若仍是太子相关之事,你也别开口了。”那人摆摆手。

“不是太子的事,是左良玉将军因轻敌败给张献忠,督战的杨嗣昌得知后愤懑而亡,如今川陕无兵可守,局势危急,恳请陛下定夺!”周延儒字字铿锵。

对方万万没料到周延儒竟说出如此大事。

他沉思良久,说道:“退朝后,内阁至乾清宫。”

随后,又有几份奏折宣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不能修炼的我,依旧是万界最强店长

七世情缘

渣总别跪了,我和你小舅已二胎

香炉炖火锅

迷案诡影

冰粉爱土豆

召唤武侠:大秦云王,镇压群雄

风灵秀玉

村花遍野,小神医太快活了

惜墨读书

玄天轮回路

凛凛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