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5章 刍荛十论 守淮屯田,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久缓,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守淮第五”。

“用兵之道,贵在知所轻重。淮水为江左屏蔽,守淮即所以守江。然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若分兵沿淮布防,必致力散势弱。”

“今大宋屡败于北魏,皆因备多力寡,兵慑气沮,故守淮之要,在聚兵扼要、以静制动,使敌能入吾地,而不能得吾之战;能攻吾城,不能出彼之地。”

“自元嘉元年,大宋沿淮置郡十余,每郡分兵数千,名为守备,实则疲敝,分屯则力散,力散则气衰。元嘉二十七年北伐,王玄谟部守滑台,沈庆之部驻彭城,兵力分散,致北魏拓跋焘长驱直入,兵临瓜步。此诚如臣下所言奔走于不必守之地,而撄虏人远斗之锋,故十战而九败。”

“更甚者,守淮诸将畏敌如虎,望风而遁,如元嘉八年檀道济虽 “唱筹量沙” 退敌,然沿淮诸城仍守将多非其人,器械不精,粮储不足,终致守江而丧淮,三国东吴之旧事可见也”。

“其所以得画江而守者,幸也。且今虏人之情,臣固以论之矣,要不过以戍兵而入寇,幸成功而无内祸;使之逾淮,将有民而扰之,有城而守之,则始足以为吾患。夫守江而丧淮,社稷之危也。且我入彼出,我出彼入,况日持久,何事不生?故臣以为守淮之道,无惧其必来,当使之兵交而亟去;无幸其必去,当使之他日必不敢犯也。为是策者,在于彼能入吾之地,而不能得吾之战;彼能攻吾之城,吾能出彼之地。然而非备寡力专则不能也。”

“夫守淮之策,聚兵分屯,三镇犄角,以逸待劳。择精卒三万,分屯三镇。三镇者,一曰山阳,控淮东要冲,屏卫扬州;二曰濠梁,扼淮西通道,呼应寿春;三曰襄阳,锁荆襄门户,牵制北魏西翼。”

“三镇各驻兵一万,预备兵二万为机动精锐,驻扬州为都督府直辖。此策仿 ‘魏赵相攻,齐师救赵’ 之谋,使敌攻其一,余二镇横击之,或绝饷道,或要归途。敌攻山阳,则坚壁勿战,而虚盱眙、高邮以饵之,令濠梁分兵与都督府机动兵合击其侧;敌并力山阳,襄阳之师即出唐、邓,直捣许昌,此乃 ‘批亢捣虚,形格势禁’之术;敌攻濠梁,则虚庐、寿二州,山阳与机动兵夹击;敌攻襄阳,则虚郢、复二州,濠梁之兵断其归路,山阳之兵袭其沂海。若敌分兵攻其三,则坚壁清野,以逸待劳,反困敌于城下,召朝廷援军各个击破也。”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守淮非死守,而在以守为战,以动制静。断敌粮道,仿檀道济 ‘唱筹量沙’ 之智,于敌进军时,遣轻骑袭其粮队,使敌野无所掠,军食必阙。扰敌后方,如武帝北伐时,遣王镇恶溯渭水攻长安,守淮时若敌主力南下,襄阳、山阳之师即分袭北魏河北诸郡,迫敌回防。合纵义兵,中原百姓怨魏久矣,可密结义兵,于敌过境时据险邀击,断其首尾,此内应外合若成,则敌必溃乱。”

“愿陛下谨记,‘守淮者,非守水也,守民心、守将略、守机动之变也。’ 若淮上三镇如虎踞,机动之师如飙发,则北魏虽强,终必兵交而亟去,去而不敢复犯,此乃大宋转危为安之契机,则淮水可为金汤,江左可成磐石。”

“如此,兵贵合变,变在得机,机则守淮之要,岂独恃水险哉!”

“屯田第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破产后,包养的校花总裁盯上我!

草莓没烦恼

全民转职:我锻造了千万神器!

相思醉红颜

综影:靠山祁同伟,驯服小野猫

扳直了脊梁

手搓弓弩养娇妻,竟要我黄袍加身

超人不会飞

霍格沃茨:这泥巴种比我血还纯?

圆滚滚的团团

星际之恋:从离星到地球

秀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