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6集:日伪的报复行动,历代风云五千年,竹晴园,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医疗队立刻展开工作。他们挨家挨户地走访,为那些在扫荡中受伤的百姓处理伤口。李婶的孩子因为惊吓过度发起了高烧,医疗队的王医生仔细检查后,给孩子喂了药,又安慰了李婶几句。李婶握着王医生的手,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大娘,别担心,孩子会好起来的。”王医生轻声安慰道,“小鬼子的暴行不会长久的,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把他们赶出去。”
除了救治伤员,医疗队还带来了粮食和药品。张大爷组织村民们,把这些物资偷偷分发给那些最困难的家庭。看着手中的粮食和药品,村民们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感激。
“还是共产党好,还是八路军想着我们啊!”一位老大娘抹着眼泪说。
“是啊,小鬼子把我们的粮食抢光了,要不是根据地的同志们送来,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
根据地的帮助,像一股暖流,温暖了沦陷区百姓的心。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谁才是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找到张大爷,要求加入抗日的队伍,哪怕只是为武工队放个哨、送个信也行。
第五章 反抗的火种
有了根据地的支持,村民们的反抗意志更加坚定。他们在张大爷和武工队的带领下,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反抗。
他们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组成了巡逻队,晚上在村子周围放哨,防止日伪的突然袭击。他们还偷偷地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割断电话线,让日伪的通讯和运输受到影响。
一天晚上,武工队得到消息,第二天会有一队伪军到甲村来征粮。王大柱立刻和张大爷商量,决定打他们一个伏击。
第二天一早,几个伪军大摇大摆地走进村子,他们以为村民们已经被吓破了胆,毫无防备。就在他们准备挨家挨户抢粮的时候,埋伏在村口和巷道里的村民们突然冲了出来。
“打!”王大柱一声令下,土枪、土炮、锄头、镰刀一起上阵。伪军们猝不及防,被打得晕头转向。有的当场被打死,有的扔下粮食就跑,还有几个被活捉了。
这一仗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极大地鼓舞了村民们的士气。“我们也能打鬼子了!”“小鬼子没什么可怕的!”村民们兴奋地议论着,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消息很快传到了县城,小林次郎气得暴跳如雷。他没想到,在他的残酷镇压下,这些“顺民”竟然敢反抗。他立刻下令,加强对周边村庄的控制,增加巡逻队,试图扑灭这刚刚燃起的反抗火种。
但小林次郎没想到的是,他的镇压越是残酷,百姓们的反抗就越是强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武工队和抗日民兵的队伍,他们利用地道、山林等有利地形,和日伪展开了游击战。
被捕的村民们在监狱里也没有屈服。他们互相鼓励,保守着秘密,用自己的方式和敌人斗争。王老头虽然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他始终没有吐露任何信息。他对同牢房的难友们说:“乡亲们,咱们就算死,也不能给中国人丢脸!根据地的同志们不会忘了我们,总有一天,我们会出去的!”
第六章 希望的曙光
时间一天天过去,冀中平原的抗日烽火越烧越旺。在根据地的支持和帮助下,沦陷区的百姓们组织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抗日力量。他们破坏敌人的据点,袭击敌人的运输队,让日伪政权坐立不安。
小林次郎看着越来越难以控制的局势,心中充满了焦虑。他知道,仅仅依靠武力镇压是无法消灭抗日力量的,反而会让更多的百姓站到他们的对立面。
这天,武工队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监狱里的防守出现了漏洞,正是营救被捕村民的好时机。王大柱立刻制定了营救计划,决定在深夜行动。
夜深了,县城的监狱外一片寂静。武工队队员们悄悄地摸了过去,解决了门口的哨兵。然后,他们按照计划,找到了关押被捕村民的牢房。
“王大爷,李婶,我们来救你们了!”王大柱轻声喊道。
牢房里的村民们听到熟悉的声音,激动得差点叫出来。武工队队员们迅速砸开牢门,将他们带了出来。
就在他们准备撤离的时候,警报响了。原来,有一个伪军发现了异常,拉响了警报。日军警备队立刻冲了过来。
“快走!我来断后!”王大柱对老张说。他拿起枪,对着冲过来的日军射击,为大家争取时间。
老张带着被捕的村民们迅速撤离,王大柱则和几名武工队员留下来掩护。激烈的枪声在县城里响起,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最终,在王大柱他们的掩护下,被捕的村民们成功地逃出了县城,回到了根据地。当他们看到根据地熟悉的景象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我们回来了!我们终于回来了!”
王老头拉着根据地领导的手,激动地说:“谢谢,谢谢你们救了我们。我们以后跟定共产党了,一定要把小鬼子赶出中国去!”
李婶也抱着孩子,哽咽着说:“是共产党给了我们新生,我们以后也要为抗日出一份力。”
营救行动的成功,不仅救出了被捕的村民,更重要的是,它让沦陷区的百姓们看到了希望。他们知道,只要团结起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就一定能够战胜日本侵略者,迎来胜利的那一天。
冀中平原上,抗日的火种已经成了燎原之势。日伪政权的血腥镇压,不仅没有吓倒英勇的中国人民,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强烈的反抗意志。根据地的支持和帮助,更是让沦陷区的百姓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他们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了民族的解放,勇敢地战斗着。
血色户籍簿的事件,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它让更多的人认清了日伪政权的本质,也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了抗日的队伍中来。在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上,反抗的歌声正在响起,希望的曙光已经初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