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虹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2章 逃亡与审判:王至诚入狱,文化英雄联盟,万里虹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30年4月15日凌晨,王至诚顺利抵达南京,眼前热闹的景象与陶行知所描述的宁静秩序形成了鲜明对比:南京街头,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人群,嘈杂的声音,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这个城市依旧在忙碌地运转。
由于到开会议的时间尚早,王至诚决定租一辆黄包车前往会场。
车夫是张景城,王至诚匆忙上车,来不及寒暄。张景城显然对陶行知的教育事迹了如指掌,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陶行知在1915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约翰·杜威,期间加入了黄炎培在天津成立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之后,他与蔡元培等人于南京、北京成立了中华教育改进社。”
张景城对陶行知充满着敬意,他继续说道:“到1929年,圣约翰大学还授予陶行知荣誉科学博士学位,称他为人民教育家,可见他的贡献之巨大。”
然而,陶行知的声誉并未换来安全。尽管国府邀请他参加全国教育会议演讲,陶行知依然拒绝了,留下了“只要蒋司令讲话,他决不参加”的话。国字号反动政权对他进行多次通缉,试图封堵他在教育改革上的影响力。
陶行知在前往国府指定地点的路上,心中思虑重重。他知道,作为教育界的先驱,他的每一步都受到反动派的监视与威胁。冷风吹拂,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就在他走过一条偏僻的小巷时,突然从暗处窜出一个身影,正是戴笠手下的死士陈华,眼中闪烁着杀意,手中紧握着锋利的匕首,直逼陶行知而来。
危急时刻,陶行知心中一惊,迅速寻找躲避的地方。然而,就在此时,命运的转机悄然降临。中共地下党员黄慕兰,正巧经过这条小巷,敏锐地察觉到周围的异常气息。她毫不犹豫地冲了过来,迅速掏出随身携带的手枪,瞄准了陈华。面对突如其来的威胁,陈华心中一慌,脚步顿时停滞。
“住手!”黄慕兰的声音如雷,充满了坚定与勇气。陶行知趁机向后退去,心中涌起一阵感激。黄慕兰的及时出现,让他在生死关头逃过了一劫。
就在黄慕兰与陈华对峙的瞬间,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紧张的气氛弥漫开来。陶行知深知,若无黄慕兰的援助,他的命运将不堪设想。两人目光相遇,黄慕兰微微一笑,传达着无声的默契与信任。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一场个人的逃亡,更是一场为自由与教育事业而奋斗的斗争。
随着黄慕兰的果决,陈华意识到自己处于劣势,心中不甘,却无力反抗,最终选择了退却。
陶行知在一旁,目送着敌人的逃离,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一刻不仅是他个人的幸存,更是无数追求真理与知识者的共同胜利。在黄慕兰的陪伴下,他重新踏上了前往国府的路,心中燃起了斗志与希望。
王至诚在中午的会议上按时出现。会议由教育部在南京正式开幕,蒋司令作为国府主席出席并发表演说。会议历时九天,直到4月23日闭幕,内容涵盖了《改进全国教育方案》的各个方面。其中,高等教育成为了重要的议题之一。
在会议期间,王至诚与其他代表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强调了修正专科以上学校规程、进一步充实国立大学、整理私立大学、规范留学规程等措施。王至诚的提案受到了蒋梦麟等领导的认可。
当会议讨论留学生学习科目的方向时,王至诚却坚持认为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他质疑道:“为何要把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抛在一边?难道这与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的举办,以及左翼文艺联盟的成立没有关系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