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柒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章 抗旱井车风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御柒柒,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贞观三年七月,烈日炙烤着长安城外的官道,路面干裂的尘土在李承乾马车轮下发出细碎的呻吟。他掀开车帘,看见远处田野里佝偻着背脊的农人,正用木桶从几乎见底的井中汲水。

\"殿下,这是今日第三份急报了。\"长孙冲递上还带着驿马汗味的牒文。李承乾展开一看,泾阳县令的字迹因焦急而显得凌乱:\"...境内七成水井枯竭,老弱妇孺昼夜排队取水...\"

马车突然急停。前方官道上,数十个衣衫褴褛的百姓正推着板车缓缓前行,车上绑着鼓胀的皮囊。

\"是买水的。\"车夫低声道,\"听说灞桥边新开了家水铺,一斗清水要五文钱。\"

李承乾攥紧了拳头。他认得那水铺的旗号——太原王氏的产业。这些世家大族,竟连天灾都要榨出油水!

紫宸殿内,李世民将一份舆图重重拍在案上:\"关中十二州,已有半数井水降至五丈以下!\"

房玄龄忧心忡忡:\"陛下,若按往年惯例开仓放粮...\"

\"今年不一样。\"李承乾突然出声,\"儿臣勘察发现,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就算熬过今夏,明岁只怕...\"

话未说完,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京兆尹满头大汗地跪报:\"万年县有灾民哄抢水车,伤了三名王氏家仆!\"

李世民眼中寒光一闪:\"传旨,即日起所有水铺官营,水价不得高于每斗一文。\"

\"父皇,这治标不治本。\"李承乾上前一步,\"儿臣请造抗旱井车。\"

东宫工坊里,李承乾对着《齐民要术》的残页出神。图上那种汉代\"翻车\"的构造太过简单,根本无法应对如今的深井。可若说钱是在农业博物馆看到的,自己也不甚了解。

\"殿下,或许可以这样改。\"年轻的将作监丞杜睿突然开口。他在沙盘上画出个奇怪的装置:三脚木架悬着滑轮,绳索上等距绑着竹筒。

李承乾眼睛一亮。这分明是简易版的波斯\"萨基亚\"水车!他立即添上几笔:\"加个畜力转盘,这里用曲柄联动...\"

三天后,第一架试验井车在皇庄立起。当牛拉着转盘走动时,竹筒接连不断地从十丈深的井中提出清水。围观的农人发出惊叹,却有个白发老丈摇头:\"太费牛力,寻常人家用不起。\"

更漏指向三更时,李承乾还在修改图纸。突然,窗外传来瓦片轻响。他吹灭蜡烛的瞬间,三支弩箭已钉入案几。

\"有刺客!\"侍卫的呐喊划破夜空。等李承乾冲到院中,只看到地上几滴黑血——刺客竟在箭上淬了毒。

次日朝会,王珪捧着笏板出列:\"臣闻太子研制井车耗费官帑,如今民间已有改良龙骨车...\"

\"王卿消息倒是灵通。\"李世民冷笑,\"昨夜才试制的器械,今晨就传到卿家耳中了?\"

李承乾注意到,五姓七望的官员们今日格外安静。他们腰间玉佩的流苏纹丝不动,仿佛一群凝固的雕像 。

七月十五,李承乾带着改良后的轻便井车来到万年县。这次他采用了脚踏式设计,连孩童都能操作。

正当农人们轮流试踩时,村口突然传来嘈杂声。十几个彪形大汉推着板车走来,车上堆满崭新的筒车。

\"崔氏义施水车!\"为首者高喊,\"只要画押借据,今日就能免费领取!\"

李承乾眯起眼睛。那些所谓\"水车\",分明是照抄他的设计,只是关键部位都用了劣质材料。可以预见,不出半月就会损坏,届时百姓不仅要还债,还得高价购买替换零件。

\"好一招'欲取先予'。\"长孙冲低声道。

李承乾突然大步上前,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一脚踹散了那架\"义施水车\"。

\"诸位请看。\"他举起断裂的轴心,\"这里面填的是腐木屑!\"

夜幕降临时,李承乾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发现了意外来客。十几个青壮农夫局促地站在门口,手里捧着各式工具。

\"殿下...\"为首的黑脸汉子跪下,\"小人们是各村木匠,愿帮着造正经井车。\"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们竟带来了改良方案:用柳条编水筒减轻重量,在转轴处加装废弃的马车轴承...

三日后,当三百架由官民合作打造的井车同时运转时,清河崔氏的管家发现,他们运来的水车再也无人问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着调

全家被灭门,八年后王者归来

游龙归海

铠甲勇士俢罗侠

仙灵洞的太上老君

八零:牛马老太重生,这次我当搅家精

爆米花不完

天空破碎

撒哈拉的狂漠黑夜

你一个德鲁伊跑去修仙?

白狐不是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