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思考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6章 腐儒为倭寇鸣不平,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静静的思考人生,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竹城的天守阁上,大明龙旗在硫磺味的晨风中猎猎作响。锦衣卫指挥使王大庆踩着尚未干涸的血迹,将一卷盖着黑龙火漆的文书递给郑森。

\"大将军,秦王殿下有令。\"他绣春刀柄上的金线在朝阳下泛着冷光,\"九州沿海诸藩,需在三个月内尽数攻克。\"郑森展开文书,朱砂写就的\"犁庭扫穴\"四字刺得眼眶生疼。他抬眼望向城内——五千锦衣卫正在街巷间穿梭,将哭喊的倭人驱赶至广场,铁链拖地的哗啦声不绝于耳。\"特殊任务?\"郑森拇指摩挲着刀镡上新添的崩口。王大庆笑了笑,从怀中掏出一本蓝封账簿:\"岛津家矿山年产硫磺八千担,可制火药百万斤。\"他翻到某页突然停顿,指尖点着个朱笔圈注的名字,\"这松浦家的浪人,竟认得令尊的私印。\"海风突然变得粘稠,郑森看到账簿边缘沾着半枚血指纹。

午时的城下町广场,二十座青铜炉台已架设完毕。\"十五岁以上男子编入矿队!\"通译倭语的锦衣卫踩着尸体宣读布告,血顺着他的靴底在告示上晕开,\"女子每日缴纱三斤,孩童...\"他突然揪住个束发少年的衣领,\"去拾火山灰。\"

有武士突然暴起,肋差刚出鞘就被三眼铳轰碎胸骨。王大庆弯腰拾起染血的怀剑,剑穗上\"七生报国\"的字样让他嗤笑出声:\"带去一号矿坑。\"惨叫从地底传来时,没人注意到几个锦衣卫正把昏迷的倭人工匠抬上马车。车帘缝隙间,露出半张南蛮火铳的构造图。郑森在出征前夜巡视军营,发现粮车上堆着奇怪的麻袋。扯开一角,腐臭味中滚出几颗干瘪的首级——正是白日反抗最烈的几个村长。

\"将军明鉴。\"火把阴影里的锦衣卫千户咧嘴一笑,\"秦王殿下说,倭人骨头硬,得熬三遍才出油。\"远处突然传来三味线声,曲调竟是《孟姜女》。郑森循声走到崖边,看见海湾里飘着几十具绑石沉海的尸体,月光下苍白的手腕浮沉如莲。

亲兵递上刚收到的福州家书,信笺上的\"父病\"二字被水渍晕开。郑森望向海对面隐约的火山轮廓,突然想起母亲临终前唱的《笼中雀》。王大庆在岛津家密室发现暗格时,里面除了德川家的密函,还有本烫金账册。\"有趣。\"他舔着翻页的指尖,\"郑总督竟用硫磺换葡萄牙火炮。\"突然停顿在某一页,上面画着奇怪的航线图——从琉球直抵福建某处无名港湾。窗外传来破门声,锦衣卫押着个披头散发的倭女进来。\"大人,这巫女会汉话。\"女人抬头露出额头的三叶葵刺青,突然用泉州方言说:\"郑森将军...知道他家在平户的祖坟怎么被刨的吗?\"王大庆的绣春刀已抵住她咽喉,却听她咯咯笑道:\"去问你们秦王殿下呀...\"刀光闪过,血溅在账簿的航线图上,恰好模糊了那个关键坐标。

卯时三刻,郑森舰队拔锚启航。王大庆站在码头上挥手作别,身后是连绵的矿工队列。当最后一艘战船消失在海平线,他转身对副官道:\"把昨夜抓到的浪人,吊在火山口熏三天。\"副官迟疑:\"那巫女说的...蠢货!\"王大庆一脚踹翻他,\"去查查哪家锦衣卫在二十年前去过平户!\"海风送来远方的钟声,那是幸存的僧侣在敲丧钟。海鸥掠过时,叼走了一截漂在血浪中的小指——指根戴着郑家水师特有的黑玉扳指。

**《铁幕舌战》**

紫禁城太和殿前,七十岁的山东大儒王德祥拄着蟠龙杖,雪白的胡须在寒风中颤动。他身后跪着三百余名青袍儒生,每个人手里都捧着《论语》或《春秋》,远远望去像一片将枯的竹林。

\"秦王殿下!\"王德祥的声音嘶哑却洪亮,\"倭人虽曾为寇,然圣人有云:'以德报怨'。今锦衣卫在九州所为,与禽兽何异?\"殿前广场上一片死寂,唯有北风卷着枯叶在青砖地上刮出刺耳的声响。文官队列里有人低头憋笑,更多人则偷眼去瞄丹墀上那袭玄色蟒袍——秦王关火华正用鎏金护甲慢条斯理地刮着茶盏边缘。\"王老先生。\"关火华忽然轻笑,\"您这'以德报怨',是《论语·宪问》里的吧?\"他猛地将茶盏砸碎在龙纹御道上,瓷片溅到老儒生膝前,\"那您可记得后面还有半句——'何以报德'?\"

三辆包铜角的樟木箱被锦衣卫轰然推上丹墀。箱盖掀开的刹那,霉变的血腥气混着陈年墨臭喷涌而出——那是万历到崇祯年间,沿海州县呈报倭患的原始奏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老公重生没选我?闪婚消防员爽翻了

一碗水饺

借腹惨死,重生后我抢她圣宠,夺凤位

伊蔻

让你出狱娶妻,你跑去沾花惹草?

六好青年

漫威咸鱼氪星人

歹丸郎

带球科研!千亿大佬夜夜轻哄求公开

南绛

异度旅社

远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