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翻身小咸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章 蒸汽战舰敲响的帝国丧钟第3章 文明绞肉机里的血色浪漫,俄罗斯风云录,一条翻身小咸鱼,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卷五】俄罗斯与拿破仑时代的冰与火(1799-1856)

第十九章 克里米亚的硝烟:蒸汽战舰敲响的帝国丧钟(1853 - 1856)

第三节 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文明绞肉机里的血色浪漫

一、托尔斯泰的战地日记:贵族军官与虱子同居的365天

1854年的深秋,塞瓦斯托波尔这座城市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第二棱堡的堑壕里,弥漫着煮马肉那令人作呕的腥气。在这片弥漫着死亡气息的土地上,列夫·托尔斯泰中尉裹着那件沾满泥浆的军大衣,蜷缩在角落里。借着炮弹炸出的火光,他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的虱子比法国狙击手更致命。”

这位日后将在世界文坛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伯爵少爷,此时正身处战争的最前沿。他与那些出身农奴的士兵们挤在一起,分享着同一块发霉的黑面包。他的口袋里揣着未完成的《少年》手稿,那是他文学梦想的寄托;然而,他的衣领袖口却爬满了灰白色的虱子卵,这是战争带给他的真实写照。

围城战就像一台无情的碾磨机,将原本清晰的阶级差异彻底碾碎。白天,托尔斯泰不得不时刻警惕着英军“红衣恶魔”的精准射击。那些英国步枪兵,身着红色军装,在战场上宛如鬼魅一般,他们的子弹如同死神的使者,随时可能夺走生命。托尔斯泰只能小心翼翼地躲避着,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紧张与恐惧。

到了夜里,当黑暗笼罩大地,他也无法得到片刻的安宁。土耳其雇佣兵在战壕外磨刀霍霍的声响,如同恶魔的低语,让他毛骨悚然。他只能在这令人胆寒的声音中,艰难地入睡,期待着新的一天不要那么残酷。

某次炮击过后,战场上一片狼藉。托尔斯泰眼睁睁看着隔壁掩体的少校被气浪掀飞,那场景仿佛是一场噩梦。少校军装的金扣子像爆米花似的嵌进原木里,这惨烈的一幕深深地刺痛了托尔斯泰的心灵。他在日记里自嘲道:“我们就像酒窖里的土豆,等着被炮弹削皮。”这句话充满了无奈与悲凉,也是对战争残酷现实的深刻写照。

而最荒诞的场景莫过于沙皇督战团的视察。某日清晨,十二辆镀金马车载着圣彼得堡的贵妇们驶入阵地。她们身着华丽的丝绸裙装,撑着蕾丝阳伞,在战壕间穿梭。她们用香水手帕捂着鼻子,仿佛这里的一切都与她们无关,只是一场新奇的表演。她们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观看实弹演习,似乎完全不明白战争的真正含义。

然而,战争不会因为她们的无知而手下留情。当英国海军舰炮突然开始轰击时,贵妇们的优雅瞬间荡然无存。她们尖叫着把裙裾提到大腿根,像受惊的兔子一样狂奔。托尔斯泰刻薄地写道:“这些丝绸蝴蝶终于见识了真正的战争花粉。”这一讽刺,不仅是对贵妇们的嘲笑,更是对战争中那些虚假、荒诞现象的批判。

托尔斯泰在塞瓦斯托波尔的这365天,是他人生中一段特殊的经历。他在这里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在困境中的平等。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开创了战争写实文学的先河,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真实面貌。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持续了349天(1854.9 - 1855.9),俄军伤亡10.2万人。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托尔斯泰作为一名参与者,用他的笔记录下了这段历史,让后人能够铭记战争的伤痛。

二、南丁格尔的油灯VS俄国军医的锯子:现代护理学的血腥启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斩神:吾乃华夏始祖蚩尤

梦中轻语

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

我叫罗小飞

说一句你喜欢我能死啊

鬼脚七

逐出家门后,我成了魔道巨擎

念菲大人

那一晚我才知道他禁欲下疯狂

亦心码字

风流杀手

请看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