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仔细一看这是昏君集合体啊!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3章 仔细一看这是昏君集合体啊!,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仔细一看这是昏君集合体啊!
大汉·昭帝时期</p>
“这大宋……确实是有钱……”</p>
刘弗陵略带几分艳羡之意。</p>
实在是他那位“雄才大略”的阿父给他留下的坑太深太大了。</p>
要不是仗着曾祖父的恩德,自己估计已经一只脚踩到亡国之路上了。</p>
“哲宗死的早啊。”</p>
霍光正襟危坐于一旁,沉声道:</p>
“陛下,现今大汉还是要以修养为主。”</p>
刘弗陵笑着摆手道:</p>
“朕省得,一动不如一静吗。”</p>
……</p>
炎汉·和帝时期</p>
刘肇摸着嘴边的两撇胡须,喃喃道:</p>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p>
“倒是有几分以民为本之意。”</p>
“朕现在越来越好奇了。”</p>
刘庆舔了舔嘴唇。</p>
“依臣所见,还是不好奇为罢。”</p>
“我总觉得心里莫名不安,怕是没什么好事。”</p>
……</p>
宋徽宗当上皇帝之后,激浊扬清,表现出了一位中兴天子的气象。</p>
从当时皇帝发布的各种诏书文告上看,他很是诚恳,并没有玩弄权术、欺世盗名的迹象。</p>
如果说宋徽宗能这么一直保持下去,那大宋可能迎来巅峰。</p>
但事实是“端王轻挑”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所谓的“中兴之主”不过是假象。</p>
蔡京济世安民也不是为了天下。</p>
公元1102年,宋徽宗命童贯在苏、杭设造作局,专为他打造象牙珠宝、金银藤竹、雕刻织绣等高级工艺品。</p>
蔡京看透了宋徽宗的心思和声色犬马的嗜好。将《周易》上“丰亨,王假之”和“有大而能谦必豫”曲意发挥,倡导“丰亨豫大”</p>
告诉徽宗国库充盈有花不完的钱,鼓吹君王应在太平盛世尽情享受,让他享乐也心安理得。</p>
……</p>
大汉·武帝时期</p>
刘彻脸色有点不妙。</p>
这欺上瞒下的状况让他想到了自己晚年。</p>
被官员忽悠的以为天下太平。</p>
自己这般英明的皇帝都逃不脱被欺瞒欺骗的下场。</p>
更别这种亡国之君了。</p>
……</p>
后周·世宗时期</p>
“他的确不适合当皇帝。”</p>
郭荣感叹了一声。</p>
虽然一开始有几分清明之像,但本身依然是属于偏听偏信、爱好奢华。</p>
而这两点就定死了他的弱点有多明显了。</p>
……</p>
蔡京忽悠的很成功,宋徽宗玩乐的很安心。</p>
宋徽宗统治期间,财政支出猛增。</p>
以京师每年的缗钱支出为例,太宗时期每年约一百五十万贯,神宗年间每年约四百三十万贯。</p>
到了他这每年增加到一千四百多万贯。</p>
而在财政支出中,修延福宫、造万岁山等土木工程的花费所占比例很高。</p>
淮南转运使张根指出:“天下之费,莫大于土木之功”</p>
……</p>
大秦。</p>
嬴政黑着一张脸,憋着心里的一口恶气。</p>
脸黑是因为想到了赵高与胡亥,天上这两何其相似!</p>
憋气是他觉得这是再暗戳戳的嘲讽他!</p>
縡目睹这一惨状,上疏谴责蔡京改法误民,因而被贬职。</p>
……</p>
大汉·景帝时期</p>
刘启眨了眨眼睛,恍然大悟!</p>
“你们原来在这等着呢!”</p>
“搜刮他们的钱,再用他们的钱建病院来收养他们!”</p>
他扭头看向小刘彻,惊叹道:</p>
“他们比你还狠啊!”</p>
“杀人诛心呐!”</p>
小刘彻捧着小脸避开他的大脸。</p>
关我屁事!</p>
……</p>
大汉·武帝时期</p>
刘彻唾弃他。</p>
刘彻理解他。</p>
恍惚间,他似乎宋徽宗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p>
这一下惊得他一身冷汗!</p>
“原来朕晚年是这般模样……”</p>
平白直述时不觉如何,一提出对比刘彻知道了自己晚年做的那些事有多么可恨了。</p>
● ttā n● c○</p>
“宋徽宗是朕的一面镜子。”</p>
卫子夫和霍去病都惊了!</p>
“陛下……你这……”</p>
刘彻抬手止住霍去病的话,正色道:</p>
“匈奴朕还是要打的。”</p>
“但怎么打,打多久。”</p>
“朕要好好思考一下。”</p>
“总之,朕绝不能走老路!”</p>
随后又瞥了一眼天幕,嫌恶道:</p>
“再走老路,朕不如死了算了!”</p>
……</p>
又增加赋税。将某些旧税的征收范围扩大。</p>
如脚钱即运输费,作为夏秋二税的一种附加税。</p>
百姓历来无此负担,但从崇宁年间开始,每缴纳二税一斗,交脚钱五十六文,“民至鬻牛易产,犹不能继”</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