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3章 满清专制工业国富,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满清专制工业国富

天幕上。</p>

乾隆稳坐于皇位上。</p>

望着满朝文武意气风发道:</p>

“准部、回部已定!”</p>

“大清已安枕无忧矣。”</p>

“自今日起!”</p>

“天下始之以武,终之以文!”</p>

……</p>

乾隆二十四年(1759),大小和卓之乱被平定以后,乾隆颁下《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文》</p>

在这篇由皇帝亲自拟定的碑文中,记录了他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叛乱的伟大功勋。</p>

而同时,也提出下一步的治国方略。</p>

“始之以武、终之以文”</p>

……</p>

西晋·明帝时期</p>

司马绍挠了挠脑壳。</p>

“多明显啊。”</p>

这八个字的政治含义都快砸人脸上了。</p>

所谓文治……</p>

其核心说明白了就是为全国臣民确立一套“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p>

是的,这一招最开始且最熟的。</p>

是我大晋哒!</p>

而乾隆的意思也很明确了。</p>

“清朝疆土上的不安因素已经被武力结束了。”</p>

“接下来就要对思想方面的不安因素动手了。”</p>

……</p>

平定准噶尔是乾隆大兴文字狱的一个阶段性新起点。</p>

自清朝入关统治中国后,其基本思路就是“分而治之”。</p>

真正的满洲八旗能打仗的就是那么几万人,要统治数亿人口、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国,首先就必须处理好第一大民族汉族和第二大民族蒙古族的关系。</p>

其原则也可以很简要地总结为八个字。</p>

“联蒙制汉、以汉制蒙”</p>

……</p>

{这是可以说的吗?}</p>

{只要能看到,那就说明可以说。要是看不到,那就是不能说。}</p>

{……有道理……但这是句废话啊!}</p>

{原来如此啊!满蒙联盟是清朝统治的根基,所以喀尔喀蒙古要叛乱的消息才能让乾隆皇帝吓得亲自写信道歉!}</p>

{对,所以清朝皇帝对待蒙古族人和汉族人,在战略上必须要分开。}</p>

{你看康熙消灭噶尔丹之前就对汉族知识分子和颜悦色,雍正一开始对准噶尔用兵就放松追缴积欠,乾隆在消灭准噶尔之前也是一样。}</p>

{清朝的“文字狱”高潮是在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之后才到来,这正是这种战略思路的体现。}</p>

{而且跟康熙朝、雍正朝那种针对个案严厉打击的方式不一样,乾隆二十二年(1757)到四十九年(1784)的文字狱是一个系统工程。}</p>

{乾隆用其缜密的思维、酷烈的手段,建立了专门服务于清朝专制统治的思想管控体制。}</p>

{所以乾隆这人就很难评。}</p>

{你不能否认他对于中国疆土的贡献,因为你否认了就是否认了自古以来,外境势力巴不得你否认呢。}</p>

{但华夏风华也正式在他手里开始绝迹,很多东西从这开始就决定了我们只能去棒子和脚盆鸡那里去找。}</p>

……</p>

大隋。</p>

杨坚大体明白了清朝统治者的想法。</p>

“既想要这片物宝天华,又想要自己凌驾这片土地上的人不肯融入。”</p>

“自寻死路。”</p>

独孤伽罗也明白了。</p>

“难怪……”</p>

“难怪雍正塑造的大清天命这么虚浮……”</p>

杨坚闻言沉思了一瞬,随即想通了独孤伽罗话里的意思。</p>

“是啊,雍正看到了后果,他想在文化上和意识上的达到正统的结合。”</p>

“但他又做不到像魏孝文帝那样全面汉化。”</p>

“所以,他塑造的大清天命很容易就被推翻了。”</p>

“而乾隆……要正统就好了。”</p>

“天命……不重要。”</p>

……</p>

乾隆二十四年(1759),也就是彻底平定南疆的这一年。</p>

乾隆下令成立《通鉴辑览》编修馆,编订一部符合清朝意识形态的新的中国通史。</p>

以首席军机大臣傅恒、军机大臣来保、内阁大学士尹继善和刘统勋四人为总裁。</p>

设副总裁七人、提调官十五人、收掌官五人、纂修官十二人、校对官十人、总校官十二人,写成的书稿随时上呈皇帝批阅。</p>

而对于编修此书的目的,乾隆在其撰写的序言中说,康熙之前就有《御批通鉴纲目》作为对历史研究的最高指示,但只是提纲,没有对旧有的史书进行修订,所以乾隆才编了这套书。</p>

对从黄帝以来直到明末,共计四千五百五十九年的历史,按照“大公至正”的标准进行编写,以此为天下万世君臣学习的典范。</p>

乾隆三十三年(1768),全书完成,以《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的名义颁行天下。</p>

要求天下士人认真学习,历史研究必须以此为准绳。</p>

而这套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强调臣民对君主的绝对忠诚,并论证清廷入主中原的合法性。</p>

乾隆从“天下一家”和“大一统”的角度重建“正统观”,重新论证了历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合法性。</p>

依靠《春秋》等传统经典中为自己寻找依据说:“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中华而夷狄,则夷狄之。此亦《春秋》之法,司马光、朱子所为亟亟也。”</p>

强调“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家之天下也”,谁建立了“大一统”的政权,谁的政策措施有利于百姓的生活,谁就是自然的“正统”。</p>

通过这部书的广泛传播,清朝首次占据了“道统”的制高点,有效地宣传了自己统治的合法性。</p>

……</p>

大唐。</p>

李世民背负双手,仰天长叹一声。</p>

“天纵奇才啊……”</p>

“乾隆在处理满人身份认同关系上,发明了一个双轨并行的思路。”</p>

李承干的境界还没达到能摸“天命”的时候,他只能向父亲询问道:</p>

“天下人之天下……这很有道理啊?”</p>

李世民微微低头看向他,看了好一会儿才轻叹道:</p>

“乾隆在承天受命这一环节的论证,其实是彰显弘扬了另外一套天命逻辑。”</p>

“那就是对于“天”的独特解释。”</p>

“即天命是强势权力的体现。”</p>

“是扶助有势力的大国或大君才是继承“天命”的表现。”</p>

李承干一开始还没反过味儿来。</p>

但他看到阿父那意味深长的目光,自己又重复思索后。</p>

顿时一片毛骨悚然!</p>

清帝的意思就是,清朝虽属于关外崛起的新型帝国,完全不同于汉唐明这类兴起于中国内地的王朝,却照样具备诞生圣王的能力!</p>

其取得政权的方式正大光明!</p>

换句话说,他把大清的天命理念转换成了儒家天命观。</p>

以儒家天命观来论证大清正统性!</p>

你想否认大清正统?</p>

可以。</p>

你先否了儒家正统!</p>

你想否了儒家正统?</p>

可以。</p>

你先否了历朝历代!</p>

否不了?</p>

那我大清就是顺天应命的正统!</p>

……</p>

大明·洪熙时期</p>

朱高炽颤着嘴皮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p>

后世子弟一直在说乾隆多厉害。</p>

其实他并没有太在意。</p>

说实话,武功是挺厉害,财赋税收什么的也不错。</p>

但这些都是基于雍正改革的功劳。</p>

平衡权术确实也炉火纯青。</p>

但会这一手也不是说就凤毛麟角了。</p>

可是这一套连招出来。</p>

朱高炽明白了。</p>

因为乾隆所做的就是他爹想做却没做到。</p>

重塑正统!</p>

这个正统不是一国一代的正统。</p>

是真真正正!</p>

一如始皇帝、汉高祖那般将“大一统”印在这片土地上的正统性!</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剑走偏锋的大明

郁雨竹

污浊妄构

iPISRZ

重生笑傲觉醒系统,我在诸天乱

骑毛驴的达芬奇

武侠之仙魔乱起

梦叶

篮球大联盟

一毛二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