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3章 满清专制工业国富,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将清朝的正统接续上宋朝理学道统之一面。”</p>

“同时又继承元朝有关大一统的思想与遗产。”</p>

朱高炽的胖脸上是朱瞻基从未见的肃穆。</p>

“只有把宋元两朝的特点全部吸收进正统建构的体系,才堪称合璧。”</p>

“因为宋元从统治风格上各有利弊。”</p>

“宋朝发明理学大义,奠定了儒学在意识形态领域至高无上的地位,却因疆域狭小,难成一统之局,只能凭借排斥异族维系正统之位。”</p>

“元朝虽然实现了疆域大一统,却因德性未臻圆满而早早败亡。”</p>

“他恰恰是汲取了两朝统治之长而避其所短。”</p>

朱瞻基咽了口吐沫,干涩道:</p>

“这是……好事吧?”</p>

朱高炽肃穆的表情维持不住了。</p>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惶恐与无力。</p>

他垂着头,叹声念叨着:</p>

“是好事……是好事……”</p>

“前提是……他的出发点不是以满治汉。”</p>

朱高炽又抬起头看向天幕。</p>

看向那条与华夏衣冠截然不同的辫子,呢喃道:</p>

“不是满汉有别。”</p>

朱高炽似乎透过天幕看到了乾隆。</p>

他正高高在上的俯视大清。</p>

眼神中只有一道情绪。</p>

朕要大清,亿万斯年!</p>

……</p>

编书期间,清朝还在西南边跟缅甸打了一仗。</p>

起因是缅甸方面不断侵略骚扰云南地区。</p>

战争持续了五年,清军屡战屡败、死伤惨重,乾隆连续斩杀了好几员前线大将,又派出自己最信任的小舅子、首席军机大臣傅恒到一线指挥,也未能扭转局面。</p>

傅恒也在前线染病,返回北京后不久就病死了。</p>

但缅甸方面更无法承受长期战争带来的损失,最后还是主动求和。</p>

乾隆三十四年(1769),双方达成和平协议,云南边境恢复了安宁。</p>

……</p>

大明。</p>

朱元璋现在不关心南边的边疆问题了。</p>

他现在就想知道乾隆又干了什么!</p>

对于乾隆他判定错了。</p>

这人狠辣程度比雍正厉害多了!</p>

雍正是面狠手慈。</p>

乾隆才是真的狠!</p>

他要绝根啊!</p>

朱元璋面沉如水、一言不发。</p>

你想满套汉皮?</p>

老子不把辽东掘地三尺就不姓朱!</p>

……</p>

乾隆三十八年(1773),编完新版中国通史、掀起了十几个文字狱大案的皇帝依然不满足于目前的“文治”力度。</p>

……</p>

天幕上。</p>

乾隆慢悠悠在殿内踱着步子。</p>

对着眼前的几位大臣幽幽道:</p>

“朕在位期间,要在武功文治上给子孙留点产业。”</p>

“武功上圣祖已经开创了基业,朕也把圣祖创的基业扎得更瓷实些。”</p>

“文治上,朕是太平皇帝、开创之主。”</p>

“理所当然要做得更好点。”</p>

“所以,朕想修一部前所未有的大书。”</p>

“把现在皇史里的秘藏书全编进去,同时征集海内民间所藏图书一齐编入。”</p>

乾隆站定窗前,看向窗外。</p>

“朕要它,比《永乐大典》还壮观!”</p>

一位大臣叩首出声问道:</p>

“太平盛世国富民殷,当用孔孟正道导人向化。”</p>

“却不知此书陛下意为何名?”</p>

乾隆沉思一瞬,轻声道:</p>

“经、史、子、集,全收无遗。”</p>

“就叫它四库全书吧。”</p>

……</p>

这一年,乾隆下令编纂《四库全书》,要将全天下所有的书都搜集起来,编一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丛书。</p>

为此,他在收集图书的谕旨中特别强调,文字忌讳问题将会被宽容,不会追究进呈者的责任。</p>

收集图书的命令颁布下去,地方上很快就送上来一万多册图书。</p>

乾隆亲自翻阅,看了很久,却发现这些图书竟然没有一字一句触犯“文字禁忌”</p>

……</p>

大宋·真宗时期</p>

赵恒撇了撇嘴。</p>

“钩直饵咸的。”</p>

“谁真信你的话你死的快!”</p>

编书既是目的,也是手段。</p>

以编书为理由,也趁机对全天下流传的各种图书做一个摸底,搞清楚到底有哪些是有问题的。</p>

你说文字有问题不会追究进呈者的责任。</p>

但谁也不想真的呈上来一本有政治问题的图书,给自己找麻烦。</p>

刘娥思考明白,惆怅道:</p>

“乾隆不会这么轻易放弃的。”</p>

“又一场焚书浩劫要开始了。”</p>

……</p>

乾隆下旨指责各地官员,收集了这么多书,岂有“竟无一违碍字迹之理”?</p>

他要求各地加紧搜查,“如有不应存留之书,即速交出”,否则“承办之督抚等亦难辞咎”</p>

……</p>

{这就把话头挑明了?我还以为能再拉扯一会儿呢。}</p>

{本来就是为了编书的同时禁毁各种反动书籍的目标,现在目标没达成能不急吗。}</p>

{唉,编书运动的面纱被撕下,变成了赤裸裸的查办禁书运动了。}</p>

……</p>

乾隆三十九年(1774)十月,广东方面率先报告,从一户人家里搜出来屈大均的几本违禁图书,经过审理,要求将案犯斩首。</p>

这也是之前文字狱的一贯处理方式。</p>

但乾隆这次特别宽大,在谕旨中说:违禁的书籍当然要坚决销毁,但案犯可以不用追究刑事责任。</p>

然后昭告天下,连被搜出来的都不处罚,主动上交的就更不必担心了。</p>

在乾隆的督促和鼓励下,不断有违禁图书被查找了出来。</p>

而这一年,它也是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年份,也就是公元1776年。</p>

……</p>

天幕上。</p>

一名外国人正在低头鼓捣着什么。</p>

一系列由钢铁组成的复杂结构在轰鸣与水汽中自主运动着。</p>

……</p>

在这一年,英国人瓦特改良了高效率的蒸汽机,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p>

……</p>

清朝前的一种皇帝俱都目瞪口呆。</p>

而早已见过这一面的李世民则脸色越发深沉。</p>

……</p>

一名外国人正在伏案狂书。</p>

……</p>

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为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奠定了理论基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p>

而此时,中国有史以来最聪明的皇帝和他手下的官僚精英们。</p>

则正在关注如何继续查抄更多的违禁书籍,以禁锢全体中国人的头脑,以使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完全符合满洲专制统治的需要。</p>

截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仅江西一省就查出八千多部违禁图书,并送到北京销毁。</p>

但查抄的“成果”仍然不能让乾隆满意,当四十多年皇帝的乾隆早就明白,单靠宽大仁慈和督促并不能解决问题。</p>

所以在“鼓励宽容”的方式发挥完作用以后,恐怖和残暴的手段开始登场。</p>

乾隆四十二年(1777),当工业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英国的时候。</p>

乾隆皇帝也将他的文字狱推向了最高潮。</p>

……</p>

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说什么。</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剑走偏锋的大明

郁雨竹

污浊妄构

iPISRZ

重生笑傲觉醒系统,我在诸天乱

骑毛驴的达芬奇

武侠之仙魔乱起

梦叶

篮球大联盟

一毛二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