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我们永远缺失了一部分记忆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4章 我们永远缺失了一部分记忆,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们永远缺失了一部分记忆
大秦。</p>
嬴政平静的看着天幕。</p>
他慢慢的抬起双手。</p>
左手横放右手竖放。</p>
两手指尖相抵。</p>
竖起的右手上下升起。</p>
横放的左手随着右手运动水平波浪起伏。</p>
手与手臂像杠杆一样联动起来。</p>
“这是什么?”</p>
“不需要人力就可以自主运动。”</p>
“你们不要说是什么天工之物。”</p>
“寡人不信。”</p>
那五人看着一脸肃穆却动作略显滑稽的皇帝,本应发笑的。</p>
但他们笑不出来……</p>
萧何现在就一个想法,他看了看身边的其余四人,对还在联动手臂的嬴政轻声道:</p>
“陛下……六国还要封吗?”</p>
嬴政停止手臂运动,缓缓放下。</p>
面色沉着,看向刘邦。</p>
“刘邦,你觉得呢。”</p>
被硬拉回来的刘邦只觉得这破事乃公不想觉得!</p>
他只想站起了指着嬴政鼻子大骂道!</p>
乃公现在又尔母婢的不是皇帝!</p>
你又拿乃公在火上烤!</p>
刘邦双手叠放,伏身叩首道:</p>
“燃眉之火,不可不救。”</p>
“且我大秦百工盛行,未必不能因循而成器。”</p>
“不可因千年之虑而束今日手脚。”</p>
嬴政波澜不惊的看了一眼刘邦,摆了摆手。</p>
“去做事吧。”</p>
刘邦死命按下将要翘起的嘴角,行礼告退。</p>
……</p>
大汉。</p>
刘盈与小刘恒刚迈进长华殿的宫门。</p>
就听见从殿内传来一阵阵的鬼哭狼嚎!</p>
“真是太神奇了!”</p>
“乃公当初要是有这东西还砍他母婢狗白蛇啊!”</p>
“直接就赤帝下凡!”</p>
“谁看着不纳头便拜啊!”</p>
“那项籍也得!唔!”</p>
正手舞足蹈滔滔不绝的刘邦被吕雉一把捂住嘴巴。</p>
既有熟透了的风情万种,又有清水芙蓉的容貌。</p>
吕雉微微一笑,吐气贴耳道:</p>
“再让朕听到你提项籍。”</p>
“半夜阉了你!”</p>
正沉迷女色的刘邦瞬间清醒了。</p>
他握住捂着自己嘴的滑嫩小手,义正言辞道</p>
“娥姁说的什么话?我不听懂。”</p>
“我从来不认识姓项的人。”</p>
吕雉轻哼一声。</p>
“这什么蒸汽机,你怎么看?”</p>
刘邦抬眼瞥向门外,看到一大一小两个崽子迈步而来,不置可否道:</p>
“怎么看?乃公想躺着看。”</p>
“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谁能说的清?”</p>
“清朝挨打是挨定了。”</p>
“朕除了替民生多坚难过一些,其余什么也做不了不是吗?”</p>
吕雉抿了抿嘴角,不情不愿道:</p>
“你确实心狠。”</p>
刘邦一把搂住吕雉,看着两个儿子行礼,摆了摆手让他们自己找地方坐,无所谓道:</p>
“什么心狠不心狠的。”</p>
“只是做好该做的事罢了。”</p>
“把天幕上的这些东西记下来,乃公就不信偌大的天下复刻不出来这玩意儿。”</p>
“就算乃公看不到,乃公的后人总能看到。”</p>
刘邦搂住吕雉坐会榻上,双脚往案几上一放。</p>
“急个屁啊。”</p>
……</p>
“当然急了!”</p>
刘彻叉着腰来回踱步着。</p>
卫子夫、小刘据、霍去病三人看着在殿内不停转圈走的刘彻,脑海中下意识浮现着大逆不道的想法。</p>
他/阿父/陛下好像转圈拉磨的驴。</p>
“武器装备是威圧天下的根本!”</p>
“这期间的人力物力数不胜数!耗费钱财更是无法言说!”</p>
“但你们看看!”</p>
刘彻一手叉腰一手指天。</p>
“这东西它自己就能动啊!”</p>
“自己就能动!”</p>
“这是不是说一天十二时辰它都不用休息?”</p>
“这要是用来锻造兵器是不是就能源源不断?!”</p>
卫子夫听不懂,但觉得有些过于夸张了。</p>
小刘据半懂不懂,只是好奇这东西真能十二个时辰不断运作吗?</p>
霍去病勉强跟上刘彻的想法。</p>
“不止……若是这种械物可以用来锻造兵器,也就能锻造农具……”</p>
刘彻一挥手,忍着不耐烦的情绪打断霍去病的话。</p>
“不是!”</p>
“子胥,你的想法还是在耕田上面转悠。”</p>
刘彻按耐不住,继续转圈圈。</p>
“工业……你莫要忘了李世民得到的东西!”</p>
“乾隆盛世的描述还没过呢!”</p>
“工业……工业……”</p>
刘彻突然站定脚步。</p>
“百工?”</p>
“既有百家争鸣……不如朕也来个百工争鸣……”</p>
“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吧?”</p>
……</p>
大清·乾隆时期</p>
哒哒声随着手指敲打案几响遍暖阁。</p>
乾隆闭目不语。</p>
永琰一动不动。</p>
“多事之秋啊……”</p>
乾隆突然感叹一声。</p>
心中的疑惑也被解释了大半。</p>
他知道自己极端自负。</p>
但他不觉得这有什么错。</p>
恰恰相反,他觉得这是好事。</p>
毕竟他的一举一动都想着要为后世万代树榜样。</p>
所以一贯瞄准那些事关全局的最艰巨、最棘手的问题,主打不给后代子孙留麻烦。</p>
像是《贰臣传》这种调整对明末清初人物评价就属此类。</p>
毕竟这种直接违反祖宗定评的大事,后世子孙没有魄力、没有能力去办,承担此责任非他莫属。</p>
换言之,他信不过后面的皇帝。</p>
“八国联军……武器装备……工业时代……”</p>
乾隆从结果倒推,再结合天幕里的话,基本锁定了自己就是那个“胜负手”</p>
这一步下对了,可能就不会有什么八国联军。</p>
但问题是,这一步下不下呢?</p>
乾隆还是在犹豫。</p>
毕竟在他心里,海外诸国的威胁不算最大的。</p>
再看看吧,再看看。</p>
……</p>
乾隆四十二年(1777)十月</p>
江西巡抚海成又报上来了一份跟“文字狱”有关的奏章。</p>
江西新昌有个举人叫王锡侯,根据《康熙字典》编了一部新的字典——《字贯》</p>
县令认为他擅自修订《康熙字典》属于大逆不道,从而上报。</p>
但海成把《字贯》拿过来一看,发现就是一本纯粹的字典。</p>
他给皇帝写了一份报告,说王锡侯只能算是“狂妄”,还算不上大逆不道,因此建议革去王锡侯的举人头衔,然后审理。</p>
同时,他还将《字贯》一并上呈。</p>
……</p>
天幕上。</p>
白发苍苍的老皇帝戴着眼镜。</p>
他披着明黄褂子,盘腿坐在暖炕上,就着案几上的灯火,一字一句翻阅手里的书籍。</p>
一本本同样封皮的书籍散落在他身边。</p>
……</p>
《字贯》总共有四十本,厚厚的一摞,全是枯燥乏味的文字注释。</p>
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的乾隆在日理万机下,竟然真的打开仔细查阅,看看里边有没有违禁用语。</p>
他先读完序文,内容与海成奏章介绍的一样,后边就是字典正文,没什么可看的了。</p>
但在字典正文和序言之间,夹了一篇“凡例”</p>
这是所有字典都会有的,相当于查阅说明,是纯技术性的东西,告诉读者这个字典有多少部、字词按照什么规则排列等。</p>
海成审查的时候直接跳过去没看了。</p>
但乾隆连这页也不放过,仔细读了,果然找出了问题。</p>
……</p>
天幕上。</p>
乾隆直勾勾的盯着书籍中的几字。</p>
『玄烨』『胤禛』『弘历』</p>
……</p>
北齐·文宣时期</p>
高洋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又看了一遍,反应过来了……</p>
他嘴角抽搐着,语气莫名道:</p>
“不是吧……”</p>
“这也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